【本文作者:张锦玥】
旧时的成都东门东大街,是成都乃至全省最有名气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是当时的第一大街。在清代的成都街道图中可看到,当时的东大街从盐市口由西向东起,分别是西东大街、西中东大街、城守东大街、上中东大街、中东大街、下东大街,组成成都的东门线。从这里出城,可以到简阳、重庆等地。
100多年的光阴,东大街商贾云集,街道宽敞,并排抬4辆宽轿子也过得去,成为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时称“首街”。正如李劼人在他的小说《死水微澜》中写道的一样:“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客,全部在东大街”。
东大街向东紧接府河的是东门城门洞,上书“迎晖门”,门前的石拱桥名曰“长春桥”,即现在的东门大桥。往东遥望,四座建筑依次而立,分别是茝泉街的天福楼、紫东正街的紫东楼、牛王庙和节孝坊。站在东门城门上向西望去,数百间铺面排开望不到尽头,一派繁华景象。下东大街西至北打金街南口,这一段称为下东大街,街上有一座牌楼,上书“既丽且崇”,巍峨壮观。在靠近城门口的街中央,矗立着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雕塑的无名英雄铜像,上书“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清朝中后期,中东大街东接下东大街,西到南纱帽街南口。往西走依次是上中东大街、城守东大街、西中东大街、西东大街,一直到盐市口。在上中东大街的西边有一家华华茶厅,有座位近千个,可以供千余人同时喝茶。
在城守东大街上有四川省图书馆,其街北在明代为都司、提学道署,清代为城守游击署。在西中东大街上,有明、清时的四川按察使署。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拆署开建了春熙路南段。街上还有中西大药房、万钰银楼、宝元通百货公司等等。在西东大街,是布绸衣料的聚集销售区,特别在青石桥北街口子上有最早开设的马裕隆大百货商店。
在中、西东大街及周围街道,有25家银行、34家票号,已是当时成都、四川乃至西南的金融中心,使成都展现了中国西南重镇的辉煌。据《成都城坊古迹考》等资料记载,在东大街上,有通商银行、大清银行。在西东大街往北走的暑袜中街上,有一家濬川源四川官银行,该银行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为四川地方银行之始,民国25年(公元1936年)为四川省银行成都分行所在地,上个世纪80年代又改作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大楼。在这条街上,分别还有私营金城银行分行、交通银行分行(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设的),私营美丰银行成都分行(民国初年开设)。还有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
在中东大街的北面,即现在的春熙西路上,分别有豫康银行总行、上海商业银行分行。
在中东大街往北走的南新街、中新街,已成为了银行一条街,分别有蔚泰长、蔚丰厚、蔚长厚、协同庆等山西票号;有私营大中银行分行;有私营胜利银行、永美银号。特别在中新街,聚集了更多银行:有私营昌泰银行、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川盐银行分行、怡和银行、华康银行、建设银行、信华银行等银行近10家。再往北,还有私营大川银行总行、华庆丰银行、涪泰银行、济康银行、和成银行等。在中东大街往北的春熙北路上,还有私营重庆银行分行。
在东大街上有许多金店银楼,连街名都与金有关,如北打金街、南打金街。清末民国初年,曾经有20多家原散居各处的银器店迁到南、北打金街来经营。
山西票号对东大街金融业影响很大。据《成都通览》、《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山西人在天津所设颜料行开始兼营票号业务,以后则舍去颜料经营而专门经营票号。到清咸丰时候,山西人经营票号的达数十家,分布遍及南北。他们在成都的分号主要集中在中、西东大街上,以及周围的暑袜街、青石桥街、走马街上,先后开设有二十余家,加上其他省份的票号,有记录的就达34家票号之多。
那个时候的东大街真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
(下篇《东大街正月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