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我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领导,有时候上级安排了工作,我把工作分配下去。之后迟迟见不到反馈,也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这绝对算是一件让领导者头疼的事情,虽然我们经常说“当面听指示,转身抓落实”,当时事实是,安排的工作就像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又该怎么办呢?
我分析,这也不完全是下属的责任,工作落实不好,首先要反思,安排的工作是否足够清晰,是否没有丝毫模糊。
工作目标是否明确?需要确保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然后再考虑对于人员的任用 。一个好的任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清晰的任务价值和意义,清晰的任务内容描述,明确的结果交付方式和交付目标,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优先级。
明确的工作目标,对于踏实的下属,基本上能够保证工作落实。但如果想要落实的质量、效率更高,这几个方面还是应该注意一下: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对双方的工作都有帮助。这也是为什么要集中办公的原因,减少沟通成本 。如果是一项一周内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设定为双方每天一对一沟通一下进度,询问对方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当下属遇到困难时,给与必要的支持。对下属汇报和咨询,给与必要的建议 。
调整工作方式和环境
如果下属的工作效率低下,可能是因为工作方式不合适或者工作环境不适合。例如,如果下属的工作能力达不到,那么可能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或者提供培训和指导。
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或者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可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关注下属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效果。如果发现下属的工作态度有问题,例如工作不上心、消极怠工等,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
以上这些措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
所以,工作推进缓慢时,领导者自己也要反思,要想办法通过制度机制、人文关怀等方面,为落实工作创造积极条件。
近期,我安排了一项工作,安排得不明确我也承认。但这项工作,在几个人之间倒来倒去,快到截止时间了,一了解竟然还没有眉目。这让我立马火冒三丈,本来想了些很难听的话,但我还是冷静下来了,把脏话换成温和一点的话。
把几个人叫过来,讲清情况,把任务明确,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分工,明确截止时间,我只要结果。
大家算是立下了军令状,也没人有怨言了。现在人员全动起来了,一个个都积极的完成自己工作分工了。
本来这也并不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只不过他们自己在无形中放大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又因为拖延症,迟迟不愿意落实。现在清晰明确的分工,清楚的截止时间,让他们没有再没有什么可以逃避的理由,真正干起来,反倒也是很快。
现在工作正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在落实,完全可以在截止时间干完。我想,他们通过这件事也会学到很多。大家都是在工作中,不断犯错、改进、提高,所以该克制要克制,该反思要反思,互相配合好,才是正确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