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的语文课堂是我喜欢的样子

昨天基本是我一个人上一整天,课时特别多,我就上了新课《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位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在一场山洪灾难中,只有一座窄窄的桥连通路面,大家只能排队过河。书记让党员同志走在后面,一个小伙子走在了队伍前面,被老汉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最后面。后来大家都脱离了危机,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老汉推小伙子先走,小伙子又让老汉先走。可一场大浪吞没了两人,谁都没走成。之后一位妇人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丈夫,一个是她儿子。

小说设置悬念,读到最后才交代人物关系,给人转折,让读者颇有恍然大悟之感,余味很足。

学习小说就要掌握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形象。在梳理这一篇课文的情节时,我采用的是梳理小标题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梳理出合适的标题。大家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十分感兴趣,学生都很投入,都在尝试运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故事。后来我出示答案:慌乱逃生——组织撤离——揪出儿子——祭奠父子。

学生对此有异义,他们觉得“揪出儿子”不好,他们想的答案是“父子牺牲”。我就跟他们解释,如果是慌乱逃生——组织撤离——父子牺牲——祭奠父子,就像歌颂两位救灾英雄,就体现不出课文中“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把他拉到最后”这样的矛盾设置。他们认可了我的说法,但是又觉得“揪出儿子”不够有概括性。我说好,那你们想一个。他们就在念:揪子……排队……但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比较符合的概括。最后我就说,那就用这个“揪出儿子”吧!

突然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如果用这个表达,可以把‘儿子’换成‘小伙’,这样最后的‘祭奠父子’才跟前文的人物关系形成冲突,才给读者震撼感。”我一听,说得有道理啊,那就改吧!慌乱逃生——组织撤离——揪出小伙——祭奠父子。

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认真去研读课文,讲究用词,在思维的碰撞中选择最优的答案。我们不盲目信参考答案,我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发生学习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2《桥》 题目——“桥”既是指一座窄窄的木桥,又是人们面对洪水逃生的希望桥;更是指老支书用自己父子的生命作桥墩为...
    三门峡756马青云阅读 4,149评论 0 8
  • 从小说的三要素看《桥》 小说的三要素,大家都已烂熟于心,我就不再赘述。 我们先来看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 ...
    痴行人阅读 4,125评论 0 2
  • 我是一个喜欢搞事的语文老师。 语文课堂和其它学科的课堂应该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一个学期每节课都是刷题,每天都和考试相...
    千里江海阅读 4,348评论 2 3
  • 明天下午有两节课七1七2各一节,按教学进度应该是《秋天的怀念》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 一节课,本来有45分钟,现在每...
    舒心语文阅读 3,345评论 0 0
  • 桥 教学目标 一会写咆哮等八个字会写咆哮 惊慌等词语 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读好文龙短句 了解文章内容 三 通过...
    6189d42ad702阅读 1,5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