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家谈快乐》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书名听起来有些俗气,但是听樊登讲完,真的还给人很大的启发。
上篇说到,我们最后修炼的境界要复归于婴儿状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学会那种刚出生时的快乐。
不必努力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为内心的简单热情而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返老还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一天到晚能够傻乐,遇到什么事都能开开心心?被别人欺负了,也乐乐呵呵?评职称没有自己,只有别人,他也觉得挺开心?……很少见到这样的人吧?但是如果你是这种人,就拥有了生的快乐。
《道德经》中讲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做不到,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去做,能把身外之物放下,解除身上的铠甲,找寻出生时的快乐。
作者谈到他去印度的一个小村庄里做义工的事,那里的人非常贫穷,大家穷得住贫民窟。但是他看到了在巴黎根本见不到的笑容。每一个穷人每天辛辛苦苦地打水、捡柴火、做饭,但是他们都很高兴、很快乐。在巴黎、纽约这些发达的都市,几乎所有人都行色匆匆,脸上挂着愁容。他认为这种简单生活能够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这些被物质裹挟的人很难感受得到的。
如何能够释放自身的快乐之源?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说:“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样。一旦明白自己身在福中,就能马上获得幸福,甚至就在同时。”
我们成年人的问题就在于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拥有的东西已经不少了,足够多了,但是却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学会更好地生活,充分地感知生命过程中的感受,才能触碰到永恒。
伍迪·艾伦曾说,生命是麻烦的延续,然而最糟糕的还在于它有朝一日会戛然而止。这句话里有悖论——前半句是对生命的抱怨,后半句是怕死。既然你对生命如此抱怨,说生命充满了麻烦,为什么它戛然而止的那一刻你还会觉得害怕呢?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还是留恋的。
我们只需要对此刻点头称“是”,就能获得顺其自然的力量。
这本书的境界越讲越深,最开始教我们用十种方法获得幸福,到最后只要做到一件事——对此刻点头称“是”“好的”“行”“没问题”,足矣了,试试看。
能够到达对现实点头称是的境界,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努力、练习。这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读书、反思、实践,一点一点去实现的。
关于是否具有快乐的智慧这件事,在哲学史上是有争论的。康德说,幸福绝非理智的模型而是想象的产物。这句话未必对,但是因为康德的巨大影响力,导致在哲学界,研究快乐被视为是肤浅的、边缘化的,而研究悲剧、深沉的东西才被认为是哲学的主流。
作者认为快乐的力量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智慧人人可以拥有,但需要有意识,需要练习。
最后,作者说:“我不惜暴露自己的缺陷与脆弱,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试图让生活的每天一都能有所进益,同时怀着幸福的心情将其传播给大众,与各位读者共同分享。”
这一句话适合每一个人,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常思己之过,常念他人好,兼收并蓄,不排斥,多说“是”“好的”“行”“没问题”,把自己的收获、进步分享给身边人或更多的人,会感觉到有意义的快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