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我是安七
前段时间在刷视频的时候,不经意看到了大驰在视频中分享的一些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很想把这段话,分享给容易因人际关系受伤的自己,还有屏幕前的你
1/为什么别人不理解你?
大驰的那段话是这样的:
“罗翔老师在一个采访过程中提到,他把所有社交媒体的账号都退出来了
因为他发表个人言论被别人给网曝了
罗老师在纪录片里说了一段话,对我引发很大,所以我也就分享给大家:
罗翔老师说,他被网曝的时候也特别不开心,他其实犯了一个知识分子都会犯的通病——总觉得别人是可以讲道理的
但实际上很多人不讲道理。很多人有枪有权利,但是没有道理可言,因为他们认知不到位
那罗翔老师的这段话,是怎么消解他的情绪的?
他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真正了解你,正是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了解你,所以别人因为你一些虚假的呈现(喜欢/讨厌你)
这个虚假的呈现不是你有意的,而是你无论怎么样,都会对别人造成一种幻觉上面的认知
而这种幻觉上面的认知有可能让别人喜欢上你,叫“偶像光环”。也可能因为你的只言片语,人家就觉得等同于你的实际本人。
那么因为这些虚假的东西,别人而爱戴你,那么你就不能因为别人因为一些虚假的东西而谩骂你的时候感到不开心,因为这不公平……”
2/怎么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接受”?
大驰对这段话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他的看法:
所有人对你的理解都是偏差,这偏差可能导致别人喜欢,那么也会导致别人谩骂,别人喜欢的其实不是真实的你,别人谩骂的也不是真正的你,他们只是档次一种符号,当成一种幻觉。
……
我觉得,不管是罗翔老师,还是大驰,他们的思想都很有见地
而且,对于上面这些话,我是产生了很大共鸣的
为什么会产生共鸣?
因为我发现,很多一开始加我好友的一些朋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一开始表达完“喜欢”之后,销声匿迹
我在思考:
为什么会觉得“一开始很喜欢你,之后觉得好像不喜欢了”?
为什么会觉得“你和我想的不一样了”?
因为偏差
我还是我,不过随着彼此之间或是观察或是交流的增多,慢慢的,我不再是你觉得的“我”
也许你一开始觉得我是一个很积极向上、有能量的人
但是有段时间,你发现我在朋友圈开始“卖房子”了,于是渐渐地,你觉得“我”变了,好像失去了“上进”
(大二暑假的时候去实习过一段时间的房地产销售,在其职尽其责,为了更好的符合“地产人”的形象,我也会每天输出有关房子的朋友圈,“卖了”一个多月,回校之后就结束了)
也许你一开始觉得我每天读书、写作,很好但是有段时间,你发现我开始做读书群……你觉得“我”变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我了
(读书群等等,都是我在做的尝试,读写能力很重要,而其他能力也很重要,我想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一开始,面对这些“不能接受”的声音,我是有些难受的
甚至有时候想,要不然干脆打造出一种符合别人心中的自己的形象?
但是我发现这样会很难受,因为我是人,不是按照指令运转的机器,这也就意味着,我会有人的情绪,有复杂性,有多面性,有个性
我不可能永远乐观积极,偶尔也会有网抑云的时候
我,不应该被定义
3/内心强大的秘密
一次,我“细心”地发现,原来一个和我聊得还可以的伙伴,慢慢地不再联系我
刚开始察觉的时候,会失落吧,毕竟看到对方在各种平台活跃,只是不再联系自己而已
我这个人特傻,很在意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像极了我爸,别人对你好一分,回别人三分
我会不自觉地想: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说错话了?
回过头一看,没有啊……
后来慢慢的释然了
但是还是心存疑惑,因为我觉得自己没做错
直到看到大驰分享的罗翔老师的这些话,才明白——
喜欢,是因为偏差,是因为“觉得你好”的光环
不喜欢,也是因为偏差,是因为“觉得你变了”的认知
哪怕我还是我,并没有有意或者是刻意给对方传达出某种感觉,但是,我在对方那里,是一种可以进行改变的“幻觉”。
其实所谓内心强大的秘密,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个字:
“不试图被理解,不被定义;理解偏差,理解孤独”
4/结尾
记得原来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又是那么玄幻
如果完全把自己快乐的来源搭建在和别人的关系上,我们会很被动
快不快乐,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别人的喜欢、爱戴,又或者是厌恶、讨厌,都是对Ta脑海中的“我”,是幻象,而并非真实的自己,我们不该被定义……
也许,我们的内心会更加强大
“没有人可以真正了解你,别人会因为你一些虚假的呈现而去定义你,哪怕你并非有意呈现”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