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善最乐。世间事不用法官判决,也不必等到死后审判,在这个世间上,做了善事自然会有善缘好运,做了恶事必然招致痛苦的果报,所以为善最乐。
二、知足常乐。世间的金钱物质,能满足人心的很有限,因为人的欲望无穷,所以永远得不到快乐,唯有知足的人才能获得永久的快乐。知足的人虽在凡间,也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卧天堂也如地狱。
三、如愿快乐。一个人乐观开朗,对人生充满希望,平时修身利人,造福社会,一旦如愿了,自有无比的快乐。
四、助人为乐。一个人自私,获 得的快乐有限;只有利人、助人,获得的快乐才会无限。今日社会倡导“共享”,就是要把自己的快乐和他人分享,能够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不但自己会更快乐,而且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五、富有利乐。富有金钱固然可以快乐,但是富有学问、信仰、道心、道念,富有精神世界的舒适,更是无上的快乐。
六、自在安乐。人生富有金钱物质,如果不自在,也不快乐。人生的快乐,要能自由自在,所以“观自在”菩萨因为观人自在、观境自在、观时自在、观心自在。能自在,又怎么会不安乐呢?
七、心安法乐。所有的快乐里面,甲级的快乐就是“心安法乐”。不管环境怎么复杂,社会人事如何纷扰,假如我们的心里平安,在信仰中 追求禅悦、真理,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快乐。
八、寂静至乐。快乐处处有,但是最究竟的快乐要算寂静的至乐了。佛陀所证悟的“涅槃寂静”,禅师所谓的“廓然大悟”,虽然一般人不容易达到,但是念佛拜佛所获得的“忘却身心”之境,也就类似寂静安乐了。
快乐的来源
人到世间上来,莫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莫不希望能远离痛苦。但是快乐如何拥有呢?
一、快乐来自家居和谐。一个家 庭里,每个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贡献,不能自私、执著、计较,造成家庭的纷争,使家居不快乐。如果有人每天只想外出散心、郊游,把家庭视如牢狱、冰窖,甚至本来是亲人骨肉,却当成仇人相聚,这样的家庭生活如何会快乐呢?可见家人的快乐,来自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要靠每个家庭分子共同创造!
二、快乐来自天然环境。居家在山边,可以在山居小路散步;居家在水边,可以在河川堤岸休闲。居家边上有公园、有市场,散步、购物当然都能称心如意;假如居家在人烟稠密的大楼,出门举步艰难,或是住在偏僻陋巷,进出都感不便,当然就会心浮气躁。古代孟母所以要三迁,现代的富贵人士所以要找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环境对于吾人的快乐与否,至关重要。
三、快乐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处身在今日社会,总会有许多朋友。平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各种人士互动往来,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甚至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四、快乐来自心胸宽广。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包容一些不同的人事意见,不斤斤计较于人我之间的是非得失,当然就会感到人生乐趣无穷。假如心胸狭窄,一件事也要计较,一句话也要计较,一个人都要计较、执著,则快乐难以产生。有时候别人有心想把快乐带给你,由于你心胸不够 宽广,没有容纳的空间,快乐自然就会远离。
五、快乐来自慈悲喜舍。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必先自己带给别人快乐。如果你不播种快乐的因,不结快乐的缘,哪里有快乐的花果呢?佛法里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悲没有敌人,喜舍必能获得人缘;自己拥有慈悲喜舍的法宝,则生活中自然会感到快乐无穷。
六、快乐来自自己内心。是快乐,还是烦恼?要靠我们内心去制造。你不善经营内心的工厂,只想偷工减料,只想蒙混得利,必定为自己带来痛苦的结果。假如能将内心的产品改良,给别人一些利益,多为别人着想,快乐自然就会从心里源源不断而来。就像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大儒朱熹的高论,确实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