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娟的语文课,上的是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课时。
进教室有些晚了,娟正在激情洋溢的带着孩子们体味五壮士跳崖前的文字描写部分。其间,孩子们围绕重点词语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娟也在关键时机补充了自己的理解,师生的思想碰撞间孩子们对五壮士的英勇无畏的形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从准备跳崖,到跳崖时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的品味,整个环节,教师富有激情,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课堂看上去热烈而投入。
到课的结尾,娟出示了五壮士纪念碑,学生补充了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最后,娟布置当堂练习:看着雄伟的纪念碑,看着这几个金色的大字,你想说什么?学生开始奋笔疾书,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当堂展示。
课结束了,看上去很流畅生动的一堂课,却引发了我久久的思考:看上去热闹非凡的课堂,总感觉缺点东西,缺什么?
仔细梳理上课流程,我觉得问题在语文要素的落地。本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也就是说,本单元是指向于写作方法的指导,最后落脚也要落在写法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充分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那么本节课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这是本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第一篇是诗词,那么本课就是点面结合写法学习的起点,学生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这个写法有初步的认识。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一边抓主人公的描写,一边就要总结这个写法,而不是仅仅围绕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上。这样基于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已经和当前语文要素的教学相悖。当前,语文老师的教学还普遍停留在课文内容理解层面,这是当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点。
再从当堂练习的设置来看,也和语文要素学习关联度不大,甚至没有关联。在学生写的空挡,看了看学生的写作内容,绝大多数都写的是大而空的套话,这样的作业不写也罢。
透过这节课,能看到很多课。在新教材使用已经好几年之后,因为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很多老师还是放不下理解为主的课堂。下一步如何扭转?大单元教学如何推进?教师观念如何转变?课改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