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午饭边看了一节第三届全国阅读大赛的课堂实录。这是使用部编版教材后第一次全国的盛会,它传达的是最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现语文要素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实现。
我看的是三年级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手掌的水泥路》。因为我昨天刚刚上完这节课,还有新鲜热乎劲,看起来就别有一番感受。
上课的是山东济南的一位年轻男老师,他结合本单元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语文要素展开。
对于难理解的几个词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理解:
“明朗”既可以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还可以用上学期同义字组成的词语理解的方法,体现出一个词语多种方法理解。
“熨帖”的理解方法我觉得最妙。他直接出现句段,隐去其他字,单单留下上文的“紧紧地粘”和下文的“平展地粘”这两个短语,学生就明白了“熨帖”的意思,同时也深刻的理解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相形之下,我的课堂上,学生所说的“像熨斗熨平了一样地贴着”就有点牵强。
“凌乱”一词的理解完全就是借助熟字的意思理解生字,进而理解词语:“凌”就是乱得意思,凌乱也就是杂乱无章。看看你的抽屉是否“凌乱”?“凌乱”原本有点贬义,为什么这里却说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学生表示这样更自然,因为是大自然的杰作,倘若太整齐反而呆板,很妙的回答!
但是在我们班,有个女孩子理解更妙,她说“水泥道原本平平直直,如果整齐地铺着树叶,就没有美感,反倒是凌乱地铺着更生动!”说着还在黑板上给大家画出来,还不等我评价,教室里即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做课的老师让学生把手中的树叶贴在黑板板书上,直观感受凌乱美,接着又展示出一幅幅大自然凌乱排列的云海、岛礁、飞鸟等图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自然之美。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后,完成学习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落叶?光泽、数量、颜色、形状!为什么描写细致?因为作者留心观察的答案就水到渠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说说此情此景想干什么学生表示静静地欣赏、捡一片树叶做书签、画一幅画……但“我”先干什么?自然过渡到下一段!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为什么呢?因为细心观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顺理成章地进入到课后练笔“说说上学路上你看到的美丽景物!”
整节课也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代表山东省去全国角逐,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省的高水平,再加上省市区校各级教研员的指导以及多次磨课,肯定会接近完美,自然不是我的家常课可比。但是,我倒觉得学生按部就班地都落在老师的设计里,就真的是一节好课吗?
后来又看了一节三年级习作课——《猜猜他是谁》,我们班孩子写不出特色的习作。老师引导的不错,可是等到孩子们落笔后,依然是寥寥数语,跟我们班的情况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