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分期待中迎来了王小龙老师的第一次直播课,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王老师选择跟大家面对面讲解,看到王老师的真人,感觉讲师的神秘感没有了,王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很亲切,很务实的老师。大家都提前在晚上7点前准备好,以便做到心无旁骛地听课。
王老师先讲了提交作业的一些规则,要求学员们按要求提交,避免给老师和义工们增添不必要的负担。还强调了学员们的作业、心得、评论不要分享到群里,以免给别人造成干扰,要打造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在讲到第一次提交的预习作业时,王老师指出了许多作业当中不足的地方,要求大家提交作业要基于书中的理论来阐述,问题的本身要指向书本,不要脱离书本的理论来谈实际,要用理论来理解自己的成长,用自身的成长去理解这个理论,做到人能弘道,道亦弘人。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细想一下都很有道理,当王老师说问题的本身要指向书本时,我想坏了,自己提交的作业肯定是不合格了,因为当时看到作业时,我的书还没有买回来,我就凭着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匆匆地把作业提交了,当时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质量好不好根本没有去重视,后来我看其它老师的作业写得很好,洋洋洒洒一二千字,当时想自己的作业要不要再修改一下呢?但转念一想,算了,费那功夫干啥呢?有提交就可以了。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来学习,我真是大错特错了,直播完后,组长把第一次预习作业的成绩公布出来,我只有65分,得了个合格等次,当时看到成绩时,我真是无地自容,想想自己本来可以写得更好些的,但就因为那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作业的质量达不到更好的要求。
听了王老师对教师专业阅读的解读,知道了警惕流行书籍与庸俗的成功学、伪技术以及不要迷失在概念词语的丛林中,阅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不要迷失在心灵鸡汤的奖赏中,每个人都要有适宜自己的阅读地图,在自我的成长中不断修正,不断补充,最终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王老师的点拨,有些当时不理解的地方豁然开朗,学友们在直播时的讨论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自己的阅读史没有结合书中的理论,单一地谈阅读,我也迷失在自我认同的狭隘圈子里了,没有理论支撑来谈阅读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度和广度的。我想重新修改自己的阅读作业,把自己成长中的阅读经历与书中的理论相结合起来,这样会使文章更加丰盈一些。
新网师里优秀的人太多了,看到那些优秀的作业,你才明白什么叫差距,我跟他们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这次只得了一个“合格”,但我感觉这是对我踏入新网师的一个警醒:“做什么都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不然就会落后、掉队!”我一定会在新网师里沉浸学习,多向优秀的同行学习,笨鸟先飞吧!跟着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一起奔跑,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会一飞冲天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