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接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ē nà,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采纳。现在,它也是个很时髦的词,人们常常说要接纳,可是接纳什么,什么是接纳呢?
接纳与改变是相对立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贝瑟(Beisser)1970年提出“改变的悖论”,认为只有接受自己、放弃改变的企图,才可能带来改变。
关于接纳,有五不与三要。
五不是指:不评判、不分析、不解释、不预设、不建议——这是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五大原则。
不评判:你的思想、观点、价值观,你的情绪、情感,你的行为、做法,我了解,我知道,我理解,我不去评判你的对错好坏,“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不分析:人本真的东西是什么,真实地呈现,你的呈现最重要。“我看到你刚才好像有些情绪。”
不解释:你的观点只属于你,解释权是你自己的。“我注意到你刚才呼吸有些急促。”
不预设:把我的信念,假设和臆断暂时搁置一边,我不去假设你是如何想的,不去猜测你的观点、情绪。“你说,你有些烦恼,能说一下,你烦恼的是什么?”
不建议: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生长的能力,你的生活你做主,你知道自己生活的方法与方向,你只是还没看清。“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让你支撑了这么久?”
三要:要做镜子、要做容器、也做到共情。
要做镜子:我站在、坐在你的旁边,我看见你……我听见你……,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做他(她)的镜子,原封不动地反馈给他(她),让他(她)自己细细体察。我们也可以站在真正的镜子面前,说话、做事,观察自己的反应。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样子的时候,我在表达什么。比如,我做了什么,你生气了——我会说,你刚才好像有些情绪。
要做容器:我做你的镜子,如果你还没做好准备,不能承受,比如,一个人冒犯了另外一个人,你说,“你刚才说了一句话,你好像有情绪啊。”如果她冲你发火,“我怎么没看出来?!你多想了吧!”我就做一个容器,我可以让你放任何你想放的东西,我都稳稳地接着,放好,不给你返回去;需要的时候,我再做镜子,让你触碰、看到、听到,让你细细品味。
要做到共情:共情,也叫神入、同理心、同感、同理心、投情。我能设身处地体验你的的处境,对你的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你交流时,能进入到你的精神境界,感受到能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你,体验你的感受,并对你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我听见你说,你很伤心,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仅对别人做到五不三要,对自己,也要注意这样。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我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生气、伤心、愤怒……当我们处在这样情绪状态时,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试着坐下来,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呆在那种情绪里,跟它相处一会儿,你会发现,用不了多久,会有奇迹发生。至于什么样的奇迹,如果你愿意,自己体会吧……
“你永远也无法离开,你从未到达过的地方。”这是著名的格式塔治疗师L.greeberg提出来的。只有到达才能离开,只有满足才能消退,只有完成才能满足。
只有接纳了,才会满足,才会圆满,才会消退,才会有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