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erdao:
大多数有个误区,认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大脑是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一次只能处理一项,同时做几样事情反而占用注意力资源,降低效率和效果。
这里要谈到一个概念:注意力残留,注意力残留属于沉思的一种,发生在任务转换后,特指在面对当前任务时对先前任务的思考。
先前任务所引起的注意力残留,会干扰个体在当前任务中的表现。就是说上一项任务的注意力残留会影响当前任务,注意力残留的带来的不良结果是会产生噪音,影响下一项任务的结果。
场
第一个来源: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第二个来源: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把休息的场和工作的场区分开,工作的时候是坐在办公桌前的,那么这里划分为工作场,能够使你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需要休息则离开工作场去休息的地方,休息的时候不要想工作上的事,这么做有助于休息的时候能够快速的身心放松。
能并联的绝不串联
在做串联时候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事事做不好。但是有些事是可以并联的,并联的要点是事情的顺序。
这里需要用到《生活黑客》提到的方法:把事情量化为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来不断优化。计算每个独立事情需要用到的时间,然后分析哪些事情是可以并联进行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个例子:完成A的总时长需要15分钟,A事件前5分钟需要人为介入,后10分钟自动完成,则A事件5分钟后可启动执行事件B、事件C。使用并联工作法必须要配合项目清单使用,防止一时兴起做某事打乱整个计划的事情发生。
混乱.创造性
当你无法解题的时候,需要换换脑子,是因为人脑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进入一个不经意的低效状态 —— 实际上你已经没有新想法了,是在原地打转。这个时候如果来个强制打断,先让他去干个件别的事儿,稍后再转回来,才能换一个新角度考虑问题。
对“混乱”或“秩序”的偏好因人而异
空间现实感。人们对于空间的现实感因人而异,比方说对于同一个环境,有人觉得比较整洁,有人却觉得非常混乱。
焦虑感。一个焦虑的人,如果处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想到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出现在任何随机的地方,还可能会因为这种无序而浪费更多时间精力,就会感到紧张烦躁,甚至是呼吸困难。
恐惧感。对“秩序”的偏好,很可能与人们的恐惧感有关。遗传进化学者认为,这种恐惧来源于生命本能的脆弱感。
混乱的工作桌面并不比经常整理的桌面在工作上更高效。熟悉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你看来的混乱可能是别人的有序,在主人日常处于混乱的区域,被外人整理干净,对主人来说巨大的灾难,习惯放置的材料找不到了。
关于休息
第一,要有定时的、时间比较短的休息。有的研究说,休息的最佳间隔时间是每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也有研究说是工作50分钟休息7分钟,或者9分钟。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差不多工作一小时,就休息十多分钟。
第二,休息的时候不要去想工作的事情,要离开工作,做一些不消耗认知的事情。而且,有研究表明,看电影、看书、玩手机这种消耗精力的活动都不叫休息,它们只会让你更累。
第三,动起来比不动好。哪怕出去散步五分钟,都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可以把这个短休息用来社交。找人随便聊聊天比独自一个人休息的效果好。
第五,去户外比留在室内好。最好找个有树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如果是在室内休息,可以通过窗户眺望一下远方的景色。要是窗外没什么景色,据说看看电脑屏幕上大自然的图片也有效果
小睡的关键是一定不能超过25分钟。 一般的睡眠是有惯性的,睡着了不愿意醒,整个昏昏沉沉的时间很长 —— 但是20分钟之内的小睡就没有惯性。睡眠超过半个25分钟是越睡越觉得累的原因。
提高效率需要专注需要笨功夫,还需要一点创新,不要害怕不确定性,还学会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相关概念:
注意力残留:当你从某项任务 A 转移到任务 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 A 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 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重复抑制:随着刺激重复呈现,从腹侧视觉皮层到前额叶等多个皮层,皮层神经活动减少。
重复启动效应:当重复出现刺激时,行为反应的改善。可以根据准确性或反应时间来衡量改进,并且可以在重复的刺激与先前的刺激相同或相似时发生。重复启动是指当重复出现刺激时,行为反应的改善。可以根据准确性或反应时间来衡量改进,并且可以在重复的刺激与先前的刺激相同或相似时发生。
启动效应: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负启动效应:由于之前受到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之后对同一类型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变得困难的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