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认为有“心梦”就要有目标,有行动,才能让“心梦”成真。后来因为太过于直接的表达和吐露,直面性的遭到了很多粉丝的回击,从各种各样的吐槽和不服气中,我依旧选择懒得搭理他们。在一次关于陪读话题的一个作品中,说到了真正意义上陪读的需要和现实中的陪读现状,在一部分陪读群体的认知里,陪读是她们脱离了农村生活来到城市受专人供给而来享福的,个别人的潜意识中孩子是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那是命里注定的,与陪读人没有多大关系,她们供给孩子吃饱穿暖,按时按点送进了学校的大门,你认为这就是尽职尽责的陪读吗?我曾说过一个大人不管多成功,只要孩子失败了,大人自然也是失败的。一个大人哪怕当了一辈子的乞丐,只要孩子能扬眉吐气,大人就是成功的。不妨可以从咱们的周边去看看,只要儿女能挺直腰杆的,父母走到那里都是受人尊重的。如果儿女唯唯诺诺让人随便摆布,身后高龄老人走出去连三岁的孩子都要尝试着去欺负,我最见不得小小的娃娃丫丫直呼老人姓名的,那种反感让人痛恨心头又无法张口,毕竟那种孩子是别人家的,我无权干预人家的教养。我说过“女人不管把自己浓妆艳抹涂的多好看,终究是逃不过事实的监督,希望我们以妈妈的身份做一个合格的陪读人”!
之后,各种各样的声音随之而来,有人说他们祖祖辈辈没有念成书照样都过来了。有人说你把你的孩子教育的有多好?好像谁把孩子不会教育还需要你来说?有人说你那么能为啥最你丑?还有人说这世间哪有不爱美的人?你把自己穷的打扮不起的话说,看你那穷酸样……后面的这条评论彻底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打开了她的主页,她的作品是她和孩子的日常记录,她是师范学院的一位人民教师,长相相当标致,看完她所有的作品,我就给回了评论,我说以您的身份我先尊称您老师您辛苦了!我知道我的这个丑陋的面孔和一副穷酸样不配和你交流,同时我也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来之不同的地方,有些人的美来自灵魂,就像老师您,用自己最美的灵魂去教书育人,用你的美感染你的学生,用你的美给社会留下抹不去的历史印记,用你的美给父辈和小辈争了不少光吧?老师加油,相信你把你的教师生涯会做的很好很好,加油!对于你说我的穷酸样,不得不承认老师你眼中的刺扎的可不浅啊?穷酸样三个字直戳我心底,破了我心里最坚固的一道防线,才对您说了这么多。老师打扰了!过了不一会儿我收到她回给我的信息,她说姐姐不好意思,今天是我不对,从你的相貌上我低估了你,万万没想到我今天干了这么一件愚蠢事,姐姐不要见怪!我说那里敢这么去想?不敢当不敢当。最后哪位老师连声道歉,我选择了退出。
通过充足的时间和努力,还有很多朋友的心声最终做总结证明了现实,脚下的路不管怎么走,总有人看你不顺眼,总有人觉得你挡了他的道,总有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无知建立在别人的认知之上。如果在这个社会中想干自己所想的一件事,首先需要强大的心态,然后不在乎别人怎么去说,她们嘴中所说的话语对你的人生造不成直面性的攻击就不必要理会,谁的目标又不是在纷乱噪杂的声音中整理出来的呢?用肉眼看不透看不明白的东西和面孔太多太多了!所以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当成浮云蔽日。
曾经和现在的差距太大了,父辈们生活的年代虽然清贫,但他们足够真诚善良,那时候他们主打的追求目标“内华外普”,那时候穷苦人没有胭脂粉末口红眉笔的装饰,中国人原有的黄肌肤随处都可以看到灿烂的笑容,只要见面就能听到来自内心嘘寒问暖的问候。现在呢?是生活装扮了我们?还是我们伪装了生活?是生活对我们不够好?还是我们面对生活说着没完没了昧良心的话?任何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忆一下父辈们曾经的生活,在低头思考一下现在的我们,吃穿住行那一样没达到咱们的要求?现实明明与幸福已经双向奔赴了,为啥还要找那么多的借口在虚伪中找满足感呢?是不是我们太自私太贪心了?在现实中懂得知足的人才会幸福翻倍,如果一直抱着虚伪的幻想寻找更多的幸福,很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幸福。现在的风气主打的是“内(赃)外华”。不信你看看那么多的贪官污吏,那些人穷吗?到底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社会的“吸血鬼”?再看看最近大批量查出来的白衣天使“医生”。原本很神圣的职业被他们践踏的失去了本质。难道那些人不能干吗?站在国家救死扶伤的边缘线上,他们不是为了救活多少人,而是想着即将要失去生命的人能供给给他们多少钱。这种险恶的人心和变了态的人性,占据在人命关天的边缘线上当了寄生虫,群众的生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就变成了良心和金钱的交易品。有一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光明与黑暗总是并存的,在阳光普照的生活圈动了歪门邪道的念头,从此一条不归路就在心中发了芽扎了根。不管我们教育子女,还是我们自己做人做事,一定要记得“一心向善”的方向感。不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不嫉妒别人的能力本事,不排除别人的真诚善良,在你眼里总认为很傻的一些举动,恰恰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办不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