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港片《追虎擒龙》,古天乐,梁家辉,吴镇宇等一票老港星主演,王晶监制兼导演。看一下这个卡斯,心里莫名就觉得是个烂片,又是一帮人成群恰饭。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就点开看了。结果发现果然没有叫人失望,烂的那是毫无新意。
影片内容还是炒香港的那锅冷饭:香港早期黑暗时代,警察黑帮勾结,华人探长徐乐和黑帮大佬坡豪只手遮天,搞得香港乌烟瘴气。港英政府出手整顿,成立廉政公署。。。。Blabla。。。
但是电影里引用的一句老话让我有些感慨——时势造英雄。什么是时势呢,很多人说是时代,其实这是隐晦的说法。我觉得时势说白了就是上层的意志。上层的意志改变了,时势就改变了。就像电影里演的,港英政府起初用港人治港的政策。在社会管理上是有些放任的意思。香港整个社会也是野蛮生长,这也造就了香港当时谁心狠手辣,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环境。讽刺的是,那个时代也是香港蓬勃发展的时代。眼看果子要熟了,港英政府再找一批先前不得志的华人,去整治那些影响港英政府统治的华人。这一拉一推,港人斗得你死我活,得势的华人退出了历史舞台,港英政府又重新将香港牢牢抓在手里。时代还是那个时代,人甚至还是那些人,变得只是上层的态度,结果时势就变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八九十年代,在电影娱乐圈曾经熠熠生辉的阵容,慢慢成了烂片的代表。圈钱,炒冷饭的标签贴的牢牢的。是他们不用心了?可是要知道,早时王晶一个月能同时拍四部戏,有的电影台词都是现场现编的。你能说那时候他们能有多用心呢?变得其实是电影生态的上层意志——观众取向。观众之前对香港的憧憬,向往和好奇已经逐渐褪去。而且香港以前因为政治和地理原因,在信息,资讯和视野等方面可以说领先大陆太多太多,那个时候,一个编剧因为看了一部日本漫画,再根据漫画编个剧本,就能大卖,原因就是,那时候我们看过的日本漫画能有多少?香港编剧随便找一个漫画改变,对我们来说都充满了新奇。而现在这些优势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我们会觉得香港电影越来越没有新意,没有惊喜,只会搞温情,卖情怀,炒冷饭了。
所以我对香港电影的失望之情并不多,只是对儿时香港电影带个我的那种新奇和惊喜甚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