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一课看起来比较简单,尤其是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和化简,对孩子来说并不难,那么这节课的难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是理解小数末尾为什么添上“0”和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本质内涵。是0.1m、0.10m和0.100m的实际感知。教参提示要注重教学的多层次,引领学生逐步归纳小数的性质。①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2.50元=2.5元,8.00元=8元;②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③脱离具体量,借助图示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在【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时,有的孩子一看到这三个数量就说它们三个是相等的,那么如何证明呢?你有哪些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利用数位顺序表,观察数字“1”所在的数位是否发生改变;还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三个数转化成统一个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比较了;还有的孩子的可以利用尺子把这三个长度画出来进行比较。有了方法的支持,孩子们开始动脑想,动手画。最后得出结论: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是因为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在【脱离具体量,借助图示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时,让孩子们在笔记本上画出两个正方形,再画出0.3和0.30,观察两个图的涂色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说明这两个数的大小是相等的,而不同的是什么?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大小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了,0.3是3个长条,也就是3个0.1,而0.30是30个小方格,也就是30个0.01。小数的性质,虽然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但是计数单位变了,也就是意义发生改变了。
学生能有这样一个对大小变化的本质认知,我感到很高兴,看到孩子的数学感觉越来越好,这也是一种成就。
今天终于在5班也上完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整体效果感觉没有在6班上得好,可见老师和孩子的心情对课堂效果的影响真的很大。因为有很多孩子没有交作业,所以在上课前就训了一顿,下次还是不要在课前训孩子们了,保持良好的心情真的很重要,另外笑容多给一些,不笑的时候真的看起来凶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