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课标(2017)》: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环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学科,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其必然内涵,小学英语课程以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语言作为基本要求。
本次研修学习,我认真学习了平台推送的三节观评课。这里仅就济南市章丘区东山小学的马菲菲老师的PEP教材Unit 3 Look at me!A Let's learn& Let's do.一课尝试从小学英语语言能力素养的几个维度呈现我对本节课的观课报告:
首先,关注语言能力素养,应把握其意义本质。无论理解还是表达,或者听、说、读、看、写,不指向意义就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在本节课中,马老师在巩固教学中没有使用传统的机械操练法,而是用活动的形式赋予词汇和句子真实的意义。如在学习完所有表示身体部位的词汇后,教师设置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Make a bear card.的活动,学生一边将手中的小熊身体部位递给同伴,一边向其说明:This is his hand/head/nose......使得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和使用有了真实性和必要性。
第二,关注语言能力素养,还需要把握其情境,即社会情境。
通过观课,我发现马老师非常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和有意义的语境。这在词汇学习环节尤为明显。马老师总是将词汇置于词组、句子乃至活动中去教学,如在词汇学习中,在学习ear一词时,教师先用PPT呈现只有一只耳朵的动漫人物大耳朵图图,并用语句Tutu doesn't have another ear.进行巩固和引出其复数形式,真正做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得语言知识,感知语言运用,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学习。
第三,关注语言能力素养,还应关注使用和学习语言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本节课授课年级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意识,尤其是语音、语法意识尚未形成,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了学生语感。例如在学习词汇face时,教师利用TPR教学法和自然拼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感知语音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分析仅是我对语言知识素养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