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打骂教育,对于三十以上的人,我想在儿时都有过被父母打骂的经历,从我能记忆,我至少记得我被父亲揍过三次,一次是因为没有让着二叔家的妹妹,一次是因为没有看好比我小6岁的弟弟,这两次都是掌掴脸,还有一次严重的,因为自己贪玩,放学后不回家,父母急眼了,把我拴在了家里庭院的槐树上,用皮带抽了几鞭子,我只知道当时被打之后,要小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就会挨打。我的母亲似乎没有打过我,我至今没有什么印象,但是现在看着母亲因为一点小事就训斥我侄女,甚至骂的还很难听,我就怀疑,我小时候肯定也是被母亲唠叨骂过,或许太频繁导致没有很深的印象了。
对于父母的打骂教育,我也曾想到底对于我的成长是有正面教育还是负面影响,直到当我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结婚生子,面对孩子的教育,我才恍然大悟,父母的打骂教育也会遗传,我的大女儿11岁,小女儿3岁,我的大女儿一年至少有三次挨揍,要么因为写作业不认真,要么因为生活习惯不好,要么就是撒谎,尤其撒谎最不能容忍,我的脾气上来之后,对大女儿自然而然的动作就是掌掴她的脸,大女儿不是那种灵活的孩子,就等着我揍,把我气急眼了,附带拳打脚踢,直到揍到她说,“妈妈求你了,别打我了,我错了。”其实,我很清楚,打骂她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是自我愤怒情绪的发泄,应该有其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每次打骂大女儿之后,我都很后悔,也会给孩子再进行沟通,让孩子理解原谅我当时的作为,当然每次她都原谅我。但是,现在一想起来,她被我打骂时的害怕、恐惧的可怜样子,我就心有余悸,我就在想,对她将来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再后来,在小女儿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打骂教育彻底痛恨,因为怀孕三胎,肚子越来越大,给小女儿洗头很不方便,每次洗头都很头疼,后来我买了浴帽用来遮挡水淋到眼睛的,在试验的过程中,女儿还是担心弄到脸上,一味要求不要洗头,不要洗头,腌眼睛,我一个劲地说,弄不到眼睛,然而女儿不听,奋力挣脱,她越是挣脱,我越来气,于是我不顾她的感受强制性给她洗头,只要一挣脱,我就打他屁股,不一会屁股打的红红的,当然她也哭的哇哇的,就这样,小女儿在我的吼叫打骂中洗完了头,尽管我一个劲地安慰洗完了,但是她的小嘴还不停地说,不洗头啦,不洗头啦,眼里还有刚才的恐惧,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我流泪拥抱着对孩子说,以后再也不这样洗头了,原以为孩子关于洗头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在以后两三个星期里,女儿一到晚上就说不洗头,不洗头。我想一定是那次洗头被打骂的经历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经历了打骂两个女儿的情景,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切的说,根据不是教育,而是自我愤怒情绪的发泄,对于孩子的成长百害无一利。
后来查阅相关文章,了解到海马体是大脑的重要区域,它是大脑中与记忆联系最紧密的部位,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樊登说:“如果一个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他的海马体就会受损。海马体长期受损,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过大的压力,还会导致他的前额叶皮质发展缓慢,杏仁核的发展变得更快。所以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或过度唠叨,孩子会变得特别暴躁。”
同样是有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吼叫,比妈妈的吼叫更糟糕。因为妈妈对孩子的吼叫,通常是因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而爸爸对孩子的吼骂,往往是孩子对自己是否服从,是否损害父母的权威,这时候,孩子更容易吸收到暴力,容易出现叛逆和成瘾。
另外,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下丘脑,它可以根据神经网络传来的信号刺激产生生长激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在一个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水平就决定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如果孩子经常挨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精神压抑的状态,就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身高发育异常,这被称为精神剥夺性矮小。
那么,当孩子们的行为激发我们的愤怒情绪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打骂孩子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外,对孩子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而是将亲子关系越推越远,并不能引导孩子正向成长、帮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处理。
1、启发式提问: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打骂批评之后填鸭式教育。
2、有限选择:给出孩子两个我们都能接受的方式,让孩子选择,让他感受到自由和被尊重,他会更有动力。
3、鼓励问题解决: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线面对问题,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为难、嘲笑孩子。
打骂孩子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从现在开始,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