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有句台词“功夫其实就是时间”,这是我读完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之后脑子里突然闪现的。
虽然书名里有“时间”两个字,但是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时间管理类型的书,最本质的区别是,这本书主张时间是不可管理的,一切都靠积累。所以,“积累”才是这本书的核心。
“我盯着电脑里存着文字资料的文件夹发呆,身虽无所动,心却早就懊悔不已。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瞬间的颤栗,就像是在噩梦中掉下悬崖后突然惊醒。只说过去的荒谬是出于懒惰和幼稚,不免过于简单了。事实上,这应该归因于我的心智能力不够强大。心智不强,才导致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懒惰,甚至振振有词、洋洋自得。最要命的是,我与原本可能的巨大收获一再错过,却又毫不自知。可怕!”
读到这段话,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不知道李笑来老师从梦中惊醒的时候是多大年龄,但是就在一年前,已经到而立之年的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可怕的问题,甚至在这一年里这种意识在不断的更加清明。回头看看自己蹉跎的那些时间,真的就像李笑来老师所讲一样,由于懒惰和幼稚,人已经在悬崖上行走但是却不自知。直到一次生活的打击或者一个什么事情刺激到你,突然撕破了蒙着心智的那层罩子,犹如噩梦醒来,仿佛从盗梦空间里走了一遭,回到现实,过去那么长的时间你都在沉睡,那么长的时间里可能创造的一切,因为沉睡而必将错过的未来,你无从知道。但是,幸好,这一时刻已经出现了,庆幸!
“一个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幅增长。于是,心智可以发展,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
积累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接受现实。“生活的本质就是,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以现实的基础上,迅速开始行动。“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我们在追求的路上,要时刻警惕自己做一个容忍不完美但是一直在不断努力去接近完美的现实完美主义者,而不是因为不理现实只管空想的无知完美主义。心中有目标,我们最好是尽快马上行动,因为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
快速积累的有效方法是学习。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但是没有学习之前对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不知道的。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这让我联想起高中时的英语课,高一那时候班里同学普遍觉得英语老师好不好无所谓,因为主要靠自学就可以,直到高二时我们换了一位老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我们才知道,原来认为的无所谓,只是因为不知道一位好老师能带来什么。所以,不知道有没有用的情况下,想学就去学。
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要讲方法,不要怕麻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我们要培养自己记录的习惯,“一个有着这样良好记录习惯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我们要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能快速的将所学融会贯通:掌握基本概念要清晰,逻辑关系要清晰,也可以通过改变语言习惯来进行思维训练,使思维更缜密。
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是一个人的奥德赛。这不过是一个选择。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抵就是因为他选择了沧桑的正道,体会了磨难,才肯为那“道”付出如此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