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引用了前面六个字:礼之用,和为贵。
我们是礼仪之邦,又强调社会和谐,这句话很具有代表性。
“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长幼尊卑的行为规范,所以一谈到礼节,就包括礼仪,包括礼貌,要分清楚谁是长辈,谁是晚辈,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是官员,谁是百姓。这样才能够有一个规则,让大家来建构秩序。
“乐”是强调和谐。大家在一起,唱歌,听演奏音乐,情感可以调和。
有时候一群人都喜欢某些歌曲,大家听了之后就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出现时便觉得情感非常协调,不再计较平常的恩恩怨怨,所以音乐的作用要配合礼仪。
“礼”代表区分,“音乐”代表能够协调,有互相搭配的作用。
“礼之用,和为贵”,表明有秩序,才能够和谐。
一个社会想要和谐,如果缺乏秩序,缺乏礼的规范,那是假的和谐,无法持久。没有秩序,谈和谐只不过上下都混淆了各种身份、各种角色,那不是真正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是有秩序的,所以“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很有道理。
有子也知道,这话会引申出一些不同的想法,所以他才会接着强调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有礼乐,形成和谐。
“先王之道斯为美”,美代表很合理想、很值得欣赏。
我们欣赏先王之道,就因为它有秩序,运行非常和谐。
一个社会,大家都有礼让的风气,既能够遵守规定,又凡事退让一步,社会当然是非常理想了。
接着说,小事、大事都按照礼的规定。
遇到行不通时,如果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那绝对行不通。
人和为贵,并非要大家都不要吵,把问题都放在一边,这样是和稀泥,等于让大家不要坚持原则,都不要提意见,都做好好先生。
这样没有正义,没有善恶是非的分辨,那将来谁还愿意行善避恶呢?
所以,有子知道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和谐要用礼来节制,所以礼的本意就是要有适当的节制,它是代表规范。
若没有以礼加以节制,恐怕还是成不了事。
我们有时候强调谦虚,要恭谨,但是如果没有按照礼节适度来约束,恐怕别人反而会遭人嘲笑,或被看不起,因为太恭谨了,太恭顺了。到时候变成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立场,这样和别人来往,对方怎么能看得起我们呢?
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所以和别人相处时虽然要谦恭,但是要用礼来节制。
另外我们施恩于人的时候,对别人做好事,很可能失去原有的爱心。
我们在社会上会看到有些人捐款帮助别人,开始是很有诚意,帮久了后便失去爱心,变成例行公事。
所以,有子强调当施恩于人的时候不要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有子讲的话一定对吗?
很多地方他自己也没有把握,我们在翻译的候也觉得很为难,有时候真的会怀疑他的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我们必须承认,孔子的学生都很用功,也都立志向上,所以,我们参考一下是没错的。
但是念的时候一定要警醒,这是有子的话,不等于是孔子的话。
提出这个观点,就想到了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任何书或文章,不管对方是哪个大咖,都要带着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去理解书中的含义。
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出说话人的思想。有时两个人当面沟通,一方不一定都能完全理解另一方的意思,何况看书呢!
所以看书时,一定要记得这一点,不然收获就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