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开启了一年一度吃土的模式,内蒙古的春天真的是太难了。童年关于家乡的记忆还是美好居多的,直到高中,2000年前后,记忆里开始有遮天蔽日的黄沙,我们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那时候宿舍离班级五分钟的路程,遮上纱巾一路小跑,到班里低下头拨拉短发,沙子混合着黄土就会落下一层,把书桌铺满,心中的那种奇怪的滋味至今难忘。那时候学业忙,一星期才洗一次头发的,却因为风沙让我们增加很多负担。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真的是对那种天气深恶痛绝。后来,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内蒙古的大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中间为啥分开呢?因为也有一个月别样舒适的短暂的夏天时光。
记忆中的 2003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项目,2005年高考填志愿,那时候消息闭塞,我怀着青春的梦想,报了环境工程,想象着有朝一日参与治理风沙,建设美丽家乡。哈哈,想起来这个都觉得好可爱的自己。后来,才知道,风沙治理是农业林业部门的工作,那时候的环境工程主要是治理污水为主,大气污染和生态修复为辅的。那个年代,环境专业都还是狗皮膏药型的专业。我们的国家发展真的太迅猛了。直到201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广到全国,2015年参加工作第三年,回到内蒙古家乡的我,有幸参与了“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虽然那时候已经理性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但也算是一个圆梦行为。2016年4月12日,全县各机关单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和老公(当时的相亲对象)认识的第二天,灰头土脸的我也是怀着欣喜参与其中,圆了小学阶段只挖坑不种树的梦。
不曾想,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风沙又出现了,还是进口的。世界末日一样的体验,窒息感24小时让人濒临绝境。地球都生病了,我们又如何置身事外?作为一个环保人,内心的焦虑和实际的无奈,真的是言语无法表达。
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路虽然,行则将至。碧海蓝天,我们会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