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边有棵下垂的树,野葡萄顺着枝条盘上去。有一个快乐的王子,踩着幸福登上去。
南边有棵下垂的树,野葡萄在上面长开了去。有一个快乐的王子,踩着幸福带你去。
这首民歌据说是新婚时唱来祝福新郎的赞歌。不过这诗里并没有出现结婚时的环境描写细节,也没有出现新娘子,只是出现乐只君子。君子,在周朝时期指君王之子。君字由尹字和口字组成,尹就是一只手,表示控制,用口来控制,就是发号施令,指挥他人的意思,指的就是君王,君主。所以君子本来的意思就是君王,君主的儿子。后来儒家把经过修身齐家达到了君主君王能力的人也称为君子,就是具备了担任君主,君王的能力但不是君主君王的人。是一种境界身份的尊称,与没有经过修身齐家,达不到君王能力的人区别开来,这些人分为两个等级,一个叫做士,一个叫做小人。小人是指品格恶劣或者能力低下给别人和家国带来损害的人。这是周南里的第四首诗,应该专指君王的儿子。假如解释为王子,那么这首樛木就不是新婚时祝福赞美新郎的酒歌了。应该做另外一种意境和状况的解释。
那么樛木的另外一种状况的解释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来到他的封地来巡查,给封地的百姓或者奴隶们带来了礼物,或者减免了封地百姓或者奴隶们的赋税,百姓或者奴隶们非常感激他,就唱出一首赞歌来赞美王子给他们带来的福气。
樛木是一种向下弯曲的树木,象征高高在上的王子屈尊来到封地来看望封地的百姓或奴隶;而百姓或奴隶地位低下,如同匍匐在地上生长的葛藟,就是野葡萄藤。
这是快乐王子的屈尊来到封地,封地的百姓或者奴隶才能一睹王子的风采,得到王子带来的东西赏赐,就像葛藟这种野葡萄藤顺着下垂的樛木枝条盘了上去,享受高处的风光,看得更远(比那些没有王子或君主巡查的封地的百姓或奴隶强一些,必经那些封地的百姓或者奴隶可能活一辈子都见不到封地的主人)。所以他们认为快乐王子的到了是给他们带来了福气,让他们感受到了贵族气息。今天英国女王出巡时,百姓们都以能够碰一下女王的手指为自己最大的福气,更何况是西周那个遥远的时代呢!所以封地的百姓或者奴隶当中的长者,或者善唱歌者,或者是代表王子在当地管理百姓或者奴隶的管理者,就根据快乐王子来封地的情景即兴发挥唱出四章歌词,来教导当地百姓或者奴隶们来吟唱,欢迎和欢送快乐王子的这次南巡。
南边的樛木象征的是到国都之南的封地来巡查的快乐王子,葛藟象征比喻封地上的百姓或者奴隶。快乐王子的到来,让他封地上的百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见识和享受,比喻为葛藟累之,葛藟荒之。然后再直接抒发对王子给予自己的帮助和关心是自己天大的福气,沾了快乐王子的光:福履绥之。是王子将带领我们走向新生活:福履将之。
樛木所描写的这位君子,也就是周朝的一个王子,他心怀仁爱,亲自驾车到自己的封地上看望,探访,了解封地上老百姓或者奴隶的生活,这个在哪个王者如同天神的时代应该是少之又少吧,所以他的事迹被人们用山歌记录了下来。传唱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