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早在樊登读书上听到,这一季的8➕1是关于沟通的,平时阅读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今天丢在了学校,所以今天阅读《非暴力沟通》。
首先来回顾这本书第一章的一些金句:
到底是什么因素能让我们保有善意?在此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语言及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后来我发现了一种具体的沟通方法,它包含表达与倾听,能让我们由衷的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廉洁,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指代当暴力从心中消除天性中的善自然呈现的状态。
当面对别人的评判或指责时,我们通常报以防卫回避或攻击。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第二部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烦恼。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第四个要素,一个具体的请求,我们借助这个要素提出对他人的希望他怎么来做满足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我们要通过感知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链接,进而聆听他们的请求,来找到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富。
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让我的生命更美好,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让你的生命更美好,你的请求是什么?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既可以先表达自己,也可以先同理倾听他人。
结合今日工作反思:
今天下午下班以后,我收到了一位家长的短信,当我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是非常的烦闷的,第一是我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就在我结束工作的时候,家长又给我来了一条短信。这一条短信内容也让人很烦闷:他给我的具体的反馈是孩子坐在最后一排,是不是非常的差劲?因为这个家长不是第一次反馈关于孩子座位的事情,虽然他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坐过第一排,但是他总是觉得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都是差的学生,而他的孩子恰恰坐在了最后一排在他的短信当中,他提到因为他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导致了他晚上的失眠,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差劲,他也作为一个辅导班的老师,也见过很多优秀的学生,用他的话来说也教过很多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这么的差劲当看到他的短信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我就被他的短信牵着走了,这个时候我也有之前的刻板效应,因为在上个学期他就总是要求把他的孩子调到第一排,并且要求单人桌子坐在第一排,他觉得只有这样,他的孩子才能学习好但结果是并没有好越说越激动本来约好明天上午第四节到学校面谈,但是我看到他的短信之后我也坐不住了,不想让这件事情再过夜,于是在路上我就忍不住跟他打电话一打就是二十多分钟,现在想来这些似乎都是可以避免的,在我接到家长短信的时候,我可以采取冷处理,比如就是约明天中午见面再谈虽然我可以想象到明天中午的面谈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的问题,因为之前也谈过他很多次,作为一个也算是教育工作者,他也有很多的道理,他也有很多的理由来反驳,我本来是想着不想浪费明天一节课的时间就打电话来解决,结果电话打了将近半个小时这时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来看一看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理解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的孩子调一个座位,他不想让他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并且是读着我在跟他聊的过程当中,我告诉他这学期回来他的孩子并不是读是因为他的同桌家长不停地反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办法只能让他进行突出,这个读着也不是说永远都要让他这样独自一个人同桌,但是家长似乎很纠结这个问题,在和家长聊天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其实家长什么都懂,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他说到了他的孩子很缺少陪伴,在他孩子缺少陪伴的三年里面,他们夫妻两个工作都很忙,没有人去管理这个孩子上一年级以后他本来的目标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班级第一,结果他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不要说班级第一了,现在他的要求只是只要在学校里平平安安的不闯祸就可以了,其实他很多道理都懂,但是他根本就做不到面对这样一个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去和他沟通
我给他的方法是不能光想要做,说实话,在我刚刚接到这个家长的电话短信的时候,我其实是内心有些烦躁的,因为已经处于了我的下班时间,但是为了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与他进行了半小时的电话联系,首先我告诉他孩子读着的原因以及孩子开学这三周以来在学校的表现,让他对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个由家长来讲,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在家长讲述的过程当中,我听到他和家庭成员之间对于孩子问题的这样一个分歧,一个是要求比较严格,一个是要求比较放松,我给他的建议是家庭成员要统一战线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更利于孩子的教育第二个在听清的过程当中,我感受到这个家长,他其实是有很多的道理都明白,只是他做不到,他需要我给予他一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必须是认识的,而且需要不断反复去强调的,就比如他讲到孩子放学以后回到家里不知道进门换拖鞋的事情,我觉得面对这种问题就是家庭教育里面的问题,比如可以采取一些做一些小标志来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等。第三就是与家长共情。家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自己的孩子调一个座位,当然这个座位不能随便调动,我告诉家长孩子之所以做到现在的这个位置是什么原因如果认为是因为这个位置影响了孩子的学习,那么可以给他挑一个他认为好的位置只要能让这个孩子好,他哪怕做到讲台上老师都没有意见,当然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想做一个让自己孩子变成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所以家长就立马说不是因为座位的问题绕来绕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于自己现在的作为不满意,所以我给家长说明天可以给给孩子调一个新的座位,但是新座位是否能够学习,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