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个普通平凡的打工人,快速成长起来,分享些我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
培养好习惯是改变的基础
培养好习惯首先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类事情,对于一个想要成长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而这个阅读一定是:主题阅读,它不是听书,也不是去买书,更不是去听培训或者买什么课程,阅读最佳工具是使用:微信读书APP。
阅读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需要关注的是重要,而不是紧急,因为成长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考虑要更加长远,换句话说:就是在多久后,我要通过这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实现什么目标?
为了健康而运动,也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但我为什么说第一件事是阅读,而不是运动?你是否有定过运动目标,或者是写作目标或阅读目标等,但是无法坚持,而自己又将这些问题归因于:自己不够自律。
导致这一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源头都是在思维上,思维是我们大脑在主导,它就像手机的操作系统,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升级这个系统,而不是去装APP软件, 所以第一件事情,应该是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思维,升级这个操作系统,这是一切成长的开始。
养成一个习惯的三个要素
意愿、方法、技巧是养成习惯的三个要素,养成阅读习惯的意愿是什么?是自己要实现成长改变,而一个有成长改变愿意的人,一定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如果有人认为聪明都是天生的,没法改变的,那他就是固定型思维,就不会成长,我会建议这种人去看看《阿甘正传》。
如果你是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成长意愿了,而固定型思维的人,需要做出思维上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在认知上就不具备成长意愿这个要素,当然是不可能成长的。
成长型思维的人有成长的意愿,意愿的强烈程度和目标的明确程度有关,所以需要在确定目标上下功夫,如果暂时找不到人生最高目标,那就先设定小的目标,比如:阅读目标,读完多少本书,解决自己还不知道的哪些问题。
当你设定好这个目标后,就是去找到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然后去学会它,比如说阅读,阅读也是有方法的,上面说的用微信阅读就是工具,主题阅读就是一种阅读方法,再阅读几本如何高效阅读的书,就算学会了阅读的技巧。
所以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的意愿,用主题阅读的方法解决个人成长的问题,然后通过看如何阅读学会高效阅读的技巧。
当这三要素具备后就有了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条件,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导致我们失败,就是坚持不下去,小编也成长的路也遇到这个问题,这是个很觉见的问题,也是个很正常的问题,并不是说你坚持不下去,你就不行,只是需要改变思维,然后刻意练习,而不是自我否认。
阅读习惯如果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不管什么习惯,坚持不下去的原因还是思维上的原因,思维上完全转变的人,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能解决的,我们经常听过自律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自律,另一种是他律。
如果你做不到每天坚持自己设定的小目标,那你就加入一个社群,让他人来监督你养成这个阅读的习惯,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当然你不能完全去依赖他律,他律是补充自律意愿或动力不足时的辅助,你的目标是通过这个辅助实现完全自律。
如果中途断了,或者放弃了,一定要去重启它,直到习惯养成,在他律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积极主动的意识,这也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它非常重要。
为什么老是坚持不了,想放弃?
因为人性是不耐的,你的能量是在波动的,你的思维在你刚想走出舒适区时会作出极大的反抗,因为它给你带来了不适,懂健身的人都知道,一定要让肌肉有痛感,才会刺激它生长,变得更强壮,思维也一样,当有想放弃的念头时,正是自己能量低的时候,也是你面临突破舒适圈,要成长的时候,如果此时放弃了,那就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当你认知到这一点时,你就会有意识的去克服这个问题,不要去向思维认同,要向你的目标认同。这也是第二个原则:以终为始,要成长永远不要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并以此来否定自己,而是要觉得只要我想学,我都可以,只是我暂时还没学会。
对于不要向思维认同,推荐看《当下的力量》尤其对于一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思想多到停不下来,老是东一下西一下的人非常有帮助,这书有些抽象,需要耐心花些时间,我读了二遍才真正受益。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思维问题
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做事三分钟热度,是因为自己好奇心很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因为不那么好奇了而放弃,我也和你一样,这样会让人感觉迷茫,在很大程度上,这还是思维上的问题。
你并不是不够努力,但结果往往不理想,这时重量要的是升级自己的思维,不要被好奇心牵着走,要让目标为你领航。如果这时也定不出什么目标,那就大量阅读,相信书籍的力量,它会为你指引方向,引导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请保持一定的耐心,它是一个过程,或许在某个瞬间,你会充满力量,觉得自己终于掌握到了真理,到那时我恭喜你的成长又进了一步,在此推荐一本书《认知觉醒》针对大脑的思维认知有非常大的价值。
读了很多书,感觉还是没什么进步怎么办?
读了很多书,记不住,很快就忘了,这是正常现象,忘了说明学习力度不够,所以记得不够 深刻,如果想让看书的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作,带着要写总结和读书感想的目标去阅读,然后画下重点,备注下自己的理解,最后完成书了写成文章,以后不记得了再复习下自己的文章,就能记起来书中的重点了。
其实选择也很关键,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明确目标后,找到自己要成长的主题,比如:两性关系、个人成长、投资理财等,选择好这个主题,然后花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专门看这一类书,看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哪些书对自己有用,哪些书只需要大概看看,到这时自己就有了挑书读的能力,而不是去找人推荐了。
当然一开始,如果有人推荐给自己几本适合自己的书,能让自己更快从书中受益,这也是做学习社群的价值所在,我后续也会考虑做,有兴趣的话可以先关注我,或者加我好友一起探讨。
书读懂了,道理都懂了,为什么还是迷茫?
这就是知道到做到的差距,能感觉到迷茫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已经是有了初级进步的象征,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时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对一个事情的理解还不够透彻,真正的知道是能做到,也就是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所说的知行合一。
要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难的,但它也是有步骤,有方法的,真知它有三重境界:觉察期、觉知期、觉醒期。
第一重境界:觉察期
就是你刚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是初步认识,对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文字和表层的解释,比如:我18岁知道什么是财务自由,就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重境界:觉知期
就是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知道去做一个事情的好处,并产生了动机,对这事情有些兴奋,并一直想去做,但不知道方法,比如:我18岁知道财务自由后,去做了直销,以为这就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
第三重境界:觉醒期
就是通过前二个阶段后,终于明白做成这个事的方法了,然后开始行动了,彻底觉醒就是持续行动,直到实现目标,如果没达成目标,就是觉知不够或是方法不对,导致自己对这个事情的认知深度又下降了,它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强化。
所以觉察就是知道,觉知就是方法,觉醒就是行动,这三者循环滚动就能加深认知深度,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这就是知道到做到的过程。
我们不需要在每个领域都做到知行合一,能在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或某件事做到就可以获得成功了,一开始只需要从一件小事开始,比如:早起、阅读、写作等等,先知道做这个事好处,再学到做这个事的方法,然后就坚持行动,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个人成长方法论。
。
本文推荐书单:《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下的力量》《认知觉醒》
针对个人成长,你还有遇到过什么问题,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