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人号召大家在年初立一个flag,并且创建了一个表格,大家自行登记。
去年买了王朔的起初纪年,看了几页,看不下去。起初纪年一共七百页出头,读一年的话,一天看两页就够了,刨去周末,大概一天看三页差不多一年能看完。
于是在表格里填了一行,一年看完起初纪年。
刚才我又仔细看了看自序,这本书说得是汉武帝的事情,没错,汉武帝跟匈奴之间的爱恨情仇。
前几年流行大数据,利用计算机和算法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数据进行预测,在一些领域算是出了一些成绩。
有一个哥们儿跟我讲国外博彩公司为了预测足球队之间的比赛结果,发明了一套算法,算法的变量有上百个,每支足球队的成员身高体重长没长胡子,眼睛是什么颜色都录入进去作为一个变量,甚至比赛的前一天球员是去了小三儿家过夜还是回家过夜都有人专门盯梢,然后录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开始预测明天比赛结果,这就是大数据。
本来以为这种预测方法是近几年才发明的,是先进的,没想到却是汉武帝玩剩下的。
汉武帝召开军情扩大会议,众多部门参加,会上主要由北狄处长小栾向与会者介绍匈奴社情报告,重点介绍武装力量当前实力,战争动员体系,兵员构成,武器装备,指挥层级,惯用战术和补给模式。
小栾为了估算匈奴军队规模上限,派人出去数羊。
按每名战士五匹马,五日一羊计算,目前匈奴可支持三十万战士连续作战百日绰绰有余。这是考虑了伤病减员,马奶,沿途逃亡,补给跟不上可能出现的断供,部队苦乐不均部分战士发生轻断食,缴获,围猎所得加一项减一项计算所得。这不就是大数据预测的雏形么。
小栾说自从建立这一数字模型,并根据每年实地侦察和情报汇总进行修正,其中主要变量就是匈奴国畜牧头数,这一数字与当年不同气象条件同比增减。最好年景风调雨顺没有干旱雪灾瘟疫鼠疫,马牛羊三大主要战略资产平均可上浮十之一二。发生特大暴风雪,当年畜牧头数十减其三。
通过模型可以预判匈奴入侵频次和规模。
这就是古代的大数据应用实例,和现在的计算机预测模型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