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后的语文课堂,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课本上,可我盯着桌角那张作文卷,连眼皮都不敢抬。卷面上“立意单薄”的评语像根小刺,想起考前我攥着作文本问老师“能拿高分吗”时的笃定,此刻手指把卷边捏得发皱,连老师提问的声音,都觉得离自己很远。
直到同桌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我才猛地抬头,刚好对上语文老师的目光。她没喊我的名字,只是笑着说“大家先把作文本翻到第三页,咱们聊聊怎么让文字有温度”,那声音软乎乎的,像春风拂过发梢,我悬着的心,悄悄往下落了点。
办公室的“墨香”
午休时,课代表喊我去办公室,我攥着衣角,脚步慢得像踩在棉花上。推开门,就看见语文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我的作文本摊在桌上,旁边放着一支红色的钢笔,墨香混着桌上菊花茶的清香,飘得满屋子都是。
“来啦,坐这儿。”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拿起作文本,翻到我写的《我的妈妈》那一页,笔尖轻轻点在“妈妈每天做饭”这句话上:“你看,妈妈做饭时,是不是会把菜里的姜挑出来给你?是不是会等你放学,把菜再热一遍?”
我愣了愣,想起昨天晚上,妈妈把炒青菜里的姜块都夹走,说“你不爱吃,我单独给你留了番茄炒蛋”,那些没写进作文的细节,忽然清晰起来。老师又在草稿纸上写了“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里的感受”,边写边说:“不是写‘妈妈爱我’,而是写妈妈做了什么,让你觉得爱,文字就有温度啦。”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落在草稿纸上的字迹上,红笔的颜色格外鲜亮,我看着那些字,心里的小刺,好像慢慢消失了。
作业本里的“星星”
那之后,我每次交作文,都会在末尾悄悄写一句“老师,这次有没有进步”。没想到下次发作业本时,我翻开本子,除了评语,老师还在我写的细节旁边,画了一颗小小的星星,旁边写着“这里写得很温暖,老师仿佛看到了妈妈的样子”。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生活里的小事:老师讲课累了,会用手轻轻按一下太阳穴;下雨时,她会把伞借给没带伞的同学;甚至我上课走神,她都会走过来,轻轻敲一下我的课本,笑着说“别发呆啦,重点要记下来哦”。
后来我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每次站在讲台上,我都会看向语文老师,她总会对着我点头,眼里的光,像星星一样亮。
那些藏在课堂上、办公室里、作业本里的关怀,就像一缕温柔的阳光,落在我成长的路上,让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敢带着勇气,慢慢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