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我们必须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Prepared——What Kids Need for a Fulfilled Life),[美]黛安娜•塔文纳著(Diana Tavenner),和渊 屠锋锋译。
《准备》使用指南
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已经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了准备?做好准备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而我又要做些什么?
我们创立了网站preparedforsuccess.org(为成功做准备),致力于为家长提供帮助,去更好地培养孩子长大成人。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是学习
• 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主学习
• 让自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主学习者的五个突出表现
1. 随机应变
2. 寻求挑战
3. 坚持不懈
4. 直面挫折
5. 适时求助
强调有效的目标制定
教导孩子目标的设立一定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执行的、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SMART目标。
目标的具体内容要与孩子自身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会有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动力去实现目标。他们的目标可以是非常远大的(并尝试去实现),同时也要学会去制定简单的小目标,特别是当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同孩子交流:为了实现目标要做哪些规划,中途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又该如何克服。此外,家长还要定期检查他们的目标实现进度,以便适时提供帮助。
大人自己要做示范。当你制定了一个目标之后,看它是否满足SMART目标的标准,并把原因讲出来。以身作则地要求你的孩子也这么做。
牢记,技能的培养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要沮丧,失败也是一种经历。牢记石匠的故事——好事多磨,有时候你的努力要等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结果。
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会去看石匠,他们挥舞着锤子第一百次敲击面前的大石,却没有看到丝毫裂缝,但当他敲一百零一下的时候,石块轰然碎成了两半。我很清楚,那并不仅仅是第一百零一下的功劳,更是前面那一百下的辛苦积累。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学会控制自己
尽管你会觉得不舒服,但你要尝试同自己和解。适度地放手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你的孩子。试着去接受另一种形式的“被需要”。
通过辅导进行反思
•辅导,而不是指挥
给孩子提供反馈和指导,而不是直接说出答案。提出问题,帮助你的孩子进行反思: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是谁,他们在乎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最终,他们应该要怎么做。记住,你不能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要他们遵从本心,自己做出选择。
•关注那些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时刻”
不要再问“你将来想干什么”,而是要问“你喜欢做什么”“哪个部分是你最喜欢的”。你的问题要能够直指孩子的本质兴趣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喜欢创造、演讲、表演,还是解决问题。了解“印象深刻的时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教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教导孩子如何去缓和矛盾、修复关系、尝试合作和进行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是萨米特的导师经常会问的,你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可以拿来借鉴。它们都属于开放性问题,通常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作答。你可以问:
在此种情形下,你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
你现在感受如何?
你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
哪些措施起作用了,哪些没有起作用?为什么?
你有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你觉得他们的立场是什么?
要想达到你的预期目标,你要做些什么?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你该做点什么?
合作
教导孩子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决策框架和“STP法”是我们在萨米特经常会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在决策框架下,你的目标应是达成共识,但你也有权利去做最终决定,或否决某项提议。在家庭决策中,该框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决定从哪部电影到合理的宵夜时间等一系列事项。而当决策过程遇到阻碍时,就要用到STP法了:首先,将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归结为一个问题;其次,了解背景情况,听取每个人的意见——为什么他想要那么做,但不要妄下判断;随后,明确目标——当你找到解决办法之后就可以把它划掉。最后,在决策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提出具体的建议。
成功的习惯
•学会问为什么,然后继续问下去
如果你和孩子在诸如睡觉时间或家庭作业这些事情上发生争执,请本着一定的好奇心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就拿我来举例,当我认为雷特从来不做作业的时候,我就会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最终我了解到的不光是他怎么想的,还有他到底会被要求做些什么。也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某些事情就应该那样?很多时候我们会满足于说“因为就是这样”,但当你开始刨根问底,往往会发现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这也许就是你要改变想法的一个契机。
基于好奇心的知识
•针对课余活动,要按照“体验、探索和追求”的步骤进行
•和孩子一起过去知识
具体的下一步
•重新审视大学的选择
要考虑以下几点:
·成年之后,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当然,目标的设定要基于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
·你的选择应是切实可行且有意义的。
·在做选择前一定要全方位地考虑各种可能性。
·你的决定应得到家里人和周围人的支持。
•鼓励计划B思维
即便孩子考上了第一志愿的大学,又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仍旧要鼓励他们去思考和探索其他的道路,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未来时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做出更基于对自我有清醒认知的选择,而不是只关注当前既定的固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