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P001-005
今天继续阅读苏明强老师的《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第1章"通过基本理念正确树立教学观念"。
苏老师说,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通过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础。
苏老师从1923年国家针对小学算术或小学数学颁布的7个课程标准和8个教学大纲聊起,对,这么多年来,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变化进行了梳理,让我们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一个纵向的感知。
在第1节"数学课程的认识"中,苏老师也通过分析《实验稿》《2011年版》《2022年版》三个版本的联系与区别,帮助我们对数学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把握。
每一个版本的课标,对数学课程都有一些自己的阐述,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升,到《2022年版》,增加了"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数学课程定位再一次提升。
《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苏老师重点从两个内容,进一步进行解读: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苏老师说,良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要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要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要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苏老师强调,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良好的数学教育是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同时达成,有机融合的教育。要求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有机融合与整体达成。
在谈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苏老师觉得这是由数学课程的发展性所决定的,体现了数学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理念,是一个学习发展观和评价观的问题。
阅读到这,我有一个点感受特别深,就是苏老师的解读,苏老师的阐述,不像我们一线教师习惯的一点展开,而是有一个整体的架构。他总是试图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连接,帮助我们架构一个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这样的架构是很有意义的。当我们整体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再仔细地阅读,阅读后与自己的生活中那些细致的内容、丰满的案例进行联结,才更有紧致感,更有意义。
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一种呈现。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有大课程观,要通过大观念、大概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当我们老师自己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有意识的用这种大概念式,这种框架式的方法来学习,来建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