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奏折二十(3)【839】2024-5-15
评点:以包揽把持控制江南战区
曾氏一生使用奏折参劾过不少人,也使用奏折保举过不少人。清朝有一个比较好的人事制度,即文武大臣以及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都有向朝廷推荐人才的责任。甄别人才,是他们职守中的一项。举荐的对象和建议所任的职位,并不受限制。被举荐的人,也可以是熟知的人,也可以是所风闻的人;建议授的职务,也可以是自己所辖范围内的,也可以不是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由朝廷去安排。向朝廷推荐了优秀人才,可以获得嘉奖,“举贤满天下”,是对一个大臣的极高褒奖语;相反,若是举荐了不良分子,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则举荐者也要负失察之责。曾氏的九弟曾国荃光绪年间出任山西巡抚,举荐长期替他做机要秘书的王定安(1833—1898,字鼎丞,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今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良田畈村王家场)人。兄弟5人,排行第二。曾任山西冀宁水利驿传道署、山西布政使。13岁中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曾为曾国藩校注其所汇编的《十八家诗抄》而被荐为江苏昆山县知县,任满后又为曾国藩延为幕僚达20年之久,以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为史实撰写《湘军记》,为曾国荃所称道。后历任冀宁道台及藩司、安徽颖凤六泗兵备道等职。定安工古文,著有《空舲文钞》,《续古文辞类纂》传于世。)为冀宁道员。后来王定安贪污赈灾款被革职永不叙用,已升为两广总督的曾国荃还要受降二级的处分。清朝有关这方面的制度,值得今天的人事部门借鉴。(清光绪十六年(1890)十月初二,一等威毅伯曾国荃殁于两江总督任上,寿终六十七岁。这样一位勋高位隆的大佬去世,自然有不少的达官显贵和门生故吏送挽联。海量的挽联多以夸赞曾国荃的功勋和曾氏一门的荣耀为主,其中有一副挽联却不同,写得颇有意趣:张侯夺秩为陈汤,杯酒惜穷途,谓我无官有两子;严帅作堂款杜甫,客窗编野史,报公盛德在千秋。挽联的作者就是曾经因曾国荃曾保举他而受到了牵连王安定,曾国荃没有怪罪于他却反过来设宴安慰并言:免官不要紧,你有两个好儿子呀。古人说有儿万事足。书生气十足的王安定只能在客舍里编写野史,让恩公曾老九千古流芳以报答其盛德。)
曾氏四月二十八日从军机处的公文中获知代理两江总督的任命后,五月初三日这一天,一口气向朝廷上了三道奏折并附四道奏片。这三道奏折一是谢恩,二是军事部署,三便是起用沈葆桢。四道附片,一是察看海漕保护盐场,二是催调张运兰,三是委李元度力募新勇,四是拟设江西总粮台。四道附片讲的全是调兵遣将粮饷供应等事,从中可略知一个军事统帅日常所做的主要事情。在三道正折中,“起用沈葆桢”居然和向朝廷谢恩、报告用兵计划这样的大事并列,可见曾氏对此事的看重,以及对沈的期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