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
—周玲组材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殿镌刻的“人啊,认识你自己!”跨越千年的时空,直指人的内心。从史前到现在,无数人在迷失,无数人在寻找,寻找真实的自己。正因为认识到自己,所以萨松说“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认识自己,是东西方的哲学问题,但要认识自己,却并非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认识自己,是对自我的探索,对灵魂的追求,与心灵的独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的认识似乎也往往来自于对他人的映射、借鉴。然而,这种借鉴不该是盲目的,更不该是一种依赖。因为,拿别人当镜子,或许照成天才。在这时,清醒的头脑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之所以有时仍会迷失自我,那也只是因为我们正在膨胀的欲望在作怪罢了,因为金钱,因为权势而无法自拔。欲望总是会给我们造成某种假象,使原本清醒的你不知不觉中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因此,敢于面对、敢于放弃,激流勇退的做法会让我们避免接踵而来的麻烦。而这些,正是认识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认识自己,恰恰会让我们摆脱束缚,拓宽我们人生的道路。它分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评估个人的价值。
可是,若是忽略了认识自我,就会让你高飞的心灵沉沦。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网络社会竟让我们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地在一面冰冷的屏幕前表现自我。一旦网络断开,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们怎样去思考自己,怎样去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从来都是在跋涉千千万万山水之后,找到自己的心灵与灵魂。这注定是孤独的旅途。孤独是认识自我途中不可磨灭的痕迹,但正如蒋勋所说:一个探索者,总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把他当作一类,但我们要做的,正是那百分之一的人。我们可以特立独行,可以骄傲,可以不断前进,因为我们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但我们却不能要求这条路上有人能够与我们同行,要求有很多的人理解这样的寻找与认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苦于无人问津,苦于逆风不解意,于是心中郁结难抒,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可轻轻叩问一句:能自我认识已是不易,怎么还能要求别人也能因你“一点浩然气”,便叹“千里快哉风”?
所以,认识孤独吧!这是自我认识的必经之路。不要“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有知我者,二三子还不满足。认识,是个体的认知。所以总有无人会,凭栏意。忍受孤独去寻找,认识自我,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正如尼采所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认识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活成自己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