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相信也困扰过很多人,就是我经常熬夜,晚上常常刷手机到深夜一两点才睡。有时候明明10点半就洗漱好躺在床上,无意中点开一部剧,原本想着看一集就睡,结果一刷就停不下来。后来睡前不敢刷剧了,但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善,随便看看微信和网页,一下子就过了睡觉的点,心想反正都晚了,干脆就再多玩会吧。
有人说,熬夜的人是不敢结束这一天,晚点睡,仿佛这一天就被延长了。
我挺赞同,因为白天的事没有忙完,晚上就拖着不想睡。我想要解决熬夜这个问题,以前总是纠结在如何早点睡上面,试了很多方法也不奏效。
直到最近突然刷到“得到”APP里曾经学过的一个课程《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里面的核心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要找到问题所在。
具体拆分下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为:
一、明确和理解问题;二、拆分和定位问题;三、提出解决方案;四、总结问题。
而所有的步骤里,第二步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要解决问题,就用80%的精力去拆解和定位这个问题,剩下20%的精力去寻找解决方案就足够了。因为,当问题被拆解得足够详细和清晰时,你会发现解决方案原来这么明显。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四步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的,课程里举了一个经典的“穿秋裤”这个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例子。
首先来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妈妈非要让你穿秋裤,如果在穿与不穿这件事上发生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妈妈让你穿秋裤,本质上是妈妈不希望你着凉。
明确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好办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件事最后想要达成的目标,应该就是不希望感冒影响身体健康吧。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和老妈说:妈,我就是不喜欢穿秋裤,您无非是怕我感冒对吧?那这样吧,我多带一件外套或围巾,如果冷了,就把外套盖在腿上。
最后,我再充分利用老爸这个资源,转头再问下老爸:爸,你觉得我这么说有没道理?
老爸一定会站我这边,说“对呀对呀”。这时候老妈最多再唠叨一两句,也不会再说什么了。
于是,穿不穿秋裤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回到自己,我之所以经常熬夜,遇到的问题本质到底是什么?
经过一番分析,我想应该是白天的工作没有完成导致焦虑,晚上不想睡。为什么没有完成,有时候是因为拖延,有时候是因为效率低。所以是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出了问题,下一步我要着重改善我的时间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改善呢?
以前也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列一堆的TO DO LIST,结果一天下来没完成,内心就会有深深的愧疚感;比如还记录过时间,每天几点到几点干了什么,但这样一套下来,发现也挺耗时耗力的,并不适合我。
看了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书,也试了一些牛人推荐的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我觉得比较实用,也比较容易操作的小方法,可能你之前也听说过。
1、三只青蛙工作法
三只青蛙是美国作家博恩·崔西在他的著作《吃掉那只青蛙》里提到的一个概念。青蛙只是一个比喻,指代你最重要或者最艰难的任务。
每天给自己列最需要完成或最重要的三件事。别贪多,只定三个,完成了这一天就会充满成就感。
比如我今天需要完成的三件事是写500字、学完一节音频后期处理课和读书一小时。实际上只要我开始行动,都会超额完成任务。
博恩·崔西在书中提到:“如果你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的话,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这一天里再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2、工作或学习时定好闹钟
我有时候容易分心,导致效率低。有时明明坐那一下午,可是一会刷下手机回个信息,一会吃点东西,其实真正有效学习时间并不长。
于是每次开始学习或写作前,我设好闹钟,一般是45分钟。闹钟一响就集中精力,闹钟不响就不停下来。时间一到就休息10分钟,就像上学那会上一节课,课间休息10分钟。三小时里,至少保证了两个半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通过以上两个小方法,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每天基本都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学习任务,晚上时也没那么焦虑了,到点就轻松去睡觉了。
今天的文章主要分享了我如何通过改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解决熬夜这个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之所以熬夜的原因所在,然后再寻找解决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我坚持写作100篇的第三篇,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