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来不是一个静态的终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结果,它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而养成幸福的习惯,就是通往幸福最坚实的桥梁。
二元对立的思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是“有或没有”“是或不是”的固定状态,可现实里,幸福是流动的。就像一次考试通过,查成绩时的开心是幸福;但备考时和同学探讨难题、深夜里为梦想努力的每一刻,也是幸福的组成部分。幸福不是一成不变地等在那里,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随着我们的经历、感受不断变化生长。
那如何抓住这流动的幸福,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呢?答案就是养成幸福的习惯。习惯是通往“进化论幸福”的桥,这座桥的每一块砖,都源于我们微小、重复且不带情绪的行动 。
想要养成幸福的习惯,首先要主动去做能让自己幸福的事。比如,坚持早睡,当一家人都能睡饱,第二天精力旺盛地开启新一天,这种充满活力的状态本身就洋溢着幸福;又如,习惯表达爱与感激,向家人诉说关心,对帮助自己的人真诚致谢,这些表达会让我们和他人的连接更紧密,幸福也随之蔓延。
而且,要把这些能带来幸福的事培养成“自动驾驶模式”。因为习惯的本质是大脑的自动驾驶,一旦形成习惯,就无需耗费太多意志力。意志力像电池,会受情绪和环境影响,可习惯不同,它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就像每天晨起喝一杯温水,不需要纠结要不要做,身体会本能去做,而这简单的行为,也能让我们从清晨就感受到对自己的关怀,开启幸福的一天。
当我们专注于每天把“幸福之桥”修得更好一点,而不是总问“到对岸了吗”,幸福就会在修桥的过程中,悄然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是动词,是过程,养成幸福的习惯,就是在每一个当下,主动去创造、去感受幸福,让幸福成为生活的常态,拥抱那充满不确定性却又无比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