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体会作者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思维能力: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从小喜爱昆虫,成人后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观察、研究昆虫,五十六岁时法布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荒地——荒石园,专门用来放养、研究昆虫。在这块荒地上,法布尔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并写成了《昆虫记》。《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关注作者细致而持续的观察: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在阅读时,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住宅特点,发现作者对住宅描写的准确、细致。通过发现蟋蟀挖掘住宅时使用的工具,体会作者把不易观察的细小工具和细微动作准确地写出,感受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17个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重点)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难点)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法布尔和蟋蟀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迁移运用。将本课课文与本课课后题段落、课文与本课课后“阅读链接”、本课课后“阅读链接”与其他课“资料袋”分别对比,学生深化体会不同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