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伤寒论》第十七讲几种方剂的正确运用(一)

说白伤寒论 第十七讲  几种方剂的正确运用(一)

桂枝汤与桂枝葛根汤(一般感冒):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3克、生姜25克大枣12克。分两次服,微发汗(无汗不用)头疼,脉浮缓,发热恶寒有汗,时出时无,有项背僵疼者加葛根40克。

这是汗的特点,有汗的时候也不冷了,烧也退了,头也不痛,也舒服了。一会没汗了,这些症状又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感冒。轻一点也有,重一点的也有。轻一点是发烧也不明显,发冷也不太明显,有一点冷。这个似乎有点汗,也没点汗,说不清楚是不是有汗。这样能不能用桂枝汤?能。一吃了桂枝汤就舒服了,没事了,你身上也不疼了,身上没劲,酸懒没劲,这是桂枝汤的一种表现。有点发烧38度,桂枝汤的烧没有太高的。发冷也不太冷。平常盖的裤子感觉不出冷,有点风感觉有点冷,平常感觉不出来,就是感觉身上没劲不舒服,也能吃。但是桂枝汤别认为生姜大枣不是药,那你就错了。生姜大枣在桂枝汤里那是药,甚至吃了桂枝汤以后喝了一碗热粥也算药。很多食品在餐桌上是食品,该进哪一个药的时候就是药品了。

中医治病是帮助你本能的,你要出汗出不来,喝碗粥出了汗了,这碗粥就是药。所以在桂枝汤里,生姜大枣包括这碗热稀粥,我们都把它作药看。桂枝汤就是这么一个方子。桂枝是药,你看炖肉的时候搁点桂枝成佐料了。这个感冒加上项背僵这个症状,项背僵什么意思,前面叫项后面叫背。僵是一种状态,往后仰,疼,往前俯也疼,这个症状,加葛根40克。都是要发一点汗。虽然桂枝汤有汗,再发一点汗。桂枝汤是解肌,葛根是解肌的。它这个解肌有发汗的意思,比发汗次一等,解肌通行津液。所以,它有止渴的作用。桂枝加葛根汤这个方子里有葛根,一个是解肌,主要通行津液,解除项背僵,葛根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治项背这个区域。

桂枝汤治的感冒,有项背僵加葛根,麻黄汤,这是个发汗的方子,有项背僵也加葛根。它加葛根为什么叫葛根汤,为什么不叫麻黄加葛根汤,这里面有点意思。因为麻黄汤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因为加葛根不够,它还加了芍药。芍药是缓和血管,血管带着紧张状态,它能让它舒缓

西医用扩张血管的药治高血压和我们用芍药舒缓血管,那不是一回事。高血压那个血管收缩,这不是病态,这是生命活动。我要不收缩血管,我这组织里的血过不去。我必须收缩血管提高血压,让全身的每一个组织有足量的供血。这是生命要收缩血管,供血。你非要扩张血管,这是违背生命过程的。我们用芍药舒缓血管,这个血管紧张是病态,我们去舒缓它,让它恢复生态,你说一样不一样?高血压的血管收缩是生态,项背僵几几的血管收缩是病态。我今天治的是血管紧张,中医叫拘急,或者筋挛,在拘急的时候在舒缓,我是让它病态恢复生态。

中医有这说法,火,君火,相火,少火。这个火,近于能。这个君火是什么?君火是主宰整体的,它和皇帝一样,都是它主宰的,所以把这个火叫君火。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有一个总的能系统,生命能系统,它把这叫君火。皇帝在那坐着不是干活的。分配任务那是首相的事,它又出来一个相火。还不算完。一个壮火,一个少火。壮火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的体温是37,超过这个正常的能,按照现代的语言说是亢进,它叫壮火。少火是正常的能活动。这是君火,相火,壮火,少火。

这个火近于能。你看这个火有温度,当它活动的时候,我们看见了,这个火在跳动。我们看到它的活动,有温度。当它消失了,什么也没有,你看和我们身体的能一样不一样?我们身体的能在活动的时候是有温度的,它是有消耗的,是消耗物质的。外界的火焰也是消耗物质的。有温度,消耗物质,再一个是无形。当它活动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当它不活动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了。所以火的性质和我们身体的能的性质有好多相似的地方,要表述这个能,用火,非常地好。要说上火,就不大恰当了,有点牵强。什么叫上火,有下火没有?火焰上,向下的是水。

学生:桂枝汤的适用症状,发热时有时无,小柴胡汤证的发热是寒热往来,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郭老:桂枝汤的发热是一时有一时没有,这跟寒热往来不是一回事,桂枝汤的发热和恶寒是同时的。你体温高就恶寒,体温不高就不恶寒了。小柴胡汤是寒热往来,或者说往来寒热,还可以说是寒往热来。总起来说是先发冷,怕冷的时候体温不高,一会不冷了体温越来越高了。高了,不冷了,寒往了,热来了。

学生:说疮家不可发汗,不发汗感冒怎么治啊?

郭老:张仲景用这个家,咱先说胃家。胃家指什么,因为胃不是一个孤立的。每一个脏器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大家庭以下有许多小家庭,胃家是胃这个小家庭的事,它包括什么?包括肠,食道,还包括食欲,包括它的分泌,包括它的蠕动,包括它的排毒。张仲景的智慧,让我们知道了好多的事,知道了胃不是孤立的,心脏也不是孤立的,我们每一个脏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个家庭的成员。

再说疮家,什么是疮,不是长个痘痘,长个泡泡,所谓疮,就是痈肿都叫疮,红肿,坏死,流脓流水,比如说现在有溃疡不愈合的。这叫疮家,能发汗吗?为什么不能发汗?发不了汗,你吃麻黄汤也发不了汗。疮家不可发汗。

麻黄汤(病毒性感冒):麻黄10克,桂枝30克,杏仁20克,甘草13克,分两次服,微发汗。头疼,身疼,骨节疼,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有汗出者不用。有项背僵者加葛根40克,白芍30克,去杏仁。

学生:有的病人来看病的时候,已经吃过退烧药了,但是并没退下来,只是体温临时降下来了,已经出过汗了,但体温还在39到40度之间,这时候还能用麻黄汤吗,还是用桂枝汤?

郭老:这么高的体温不能用桂枝汤,一点汗都没有?学生:已经出过一次汗了。郭老:他出过一次汗,不行,但是病情还是丧失津液了。我看这个病商量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这可是常见的。他在家里可能乱七八糟都吃过一点,吃过头一个可能是退烧地,再可能是发汗的,出了汗了。烧还是39度以上,还是发热恶寒,摸摸身上没汗,这种情况怎么办?在伤寒论上说:"发汗,已发汗不可再用麻黄汤"。你用桂枝汤,这么高的体温没有汗,能用吗?不能。还有一条,全身疼痛是病毒性感冒。

这个方子我要开,麻黄比麻黄汤减半,葛根40克以上,可以用一点银花,连翘,牛蒡子,以解肌为主,以发汗为次,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是安全,第二是有效,第三是没有失误,这算是一个思路。这个药吃了就发汗,发汗就好病,为什么?为什么麻黄减半,大量用解肌透表的药。第一个这个感冒是病毒性感冒。麻黄减半,是因为第一次出汗的时候汗腺张开了。不用顾虑汗腺不开。解肌的方子加上一点发汗的,加上麻黄汤的二分之一,不是麻黄汤的42克麻黄,是我这张方子10克麻黄,5-6克,最好7-8克,看这个人的体重身高。

学生:病人没达到发烧的高峰,在两者之间,能不能桂枝一半,麻黄一半?

郭老:有啊,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你看看张仲景多少聪明啊。他把这个病的重量和药的重量,权衡的,这么合适。虽然是用麻黄去发汗,但是这个汗仍然是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不要出大汗往下流。麻黄汤要是有项背僵几几,就加葛根,芍药,去杏仁。这么说就麻烦了,说麻黄汤加葛根芍药去杏仁汤,不然说葛根汤。

栝楼汤(治疗肺感染):栝楼4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茯苓40克,半夏20克,泽泻30克,杏仁20克,甘草15克,知母30克,有汗,大便秘,喘咳,发热不退,脉浮或数。

肺炎再一次错误,肺感染,这可要命了,肺感染死了很多人哪。高烧,喘,痰,咳嗽,就退不下去烧,烧一天,烧十天,烧半月,烧二十天,快烧死了吧?差不多。退不了烧。我处理这个病,数不清处理了多少,没有一例超过三副药的。烧退了就好了。烧退了就止痰,止痰了就好病。好病了出院了。这张方子治肺感染。我说这个方子我用了几十年没有超过三副药的,非常安全。

栝楼作用在肺、胸,它的作用是把这部分的有害的物质从大便里排出去。还有知母,知母是通肠的,这是佐栝楼把肺里的东西从大肠里排出去。再剩下的是通阳化水的,利尿的,茯苓泽泻,肺里的有害物也可以从尿里排出去。往大便走的,第一个是栝楼,第二个是知母,再一个是半夏,半夏是排胃里的东西。茯苓泽泻,利尿的;银花连翘牛蒡子,透表的。

从大便排,从小便排,还有透表的。三路,从体表,从大便,从小便,三条路往外排出去。

学生:上次的方子里没有泽泻和半夏,有桔梗和葛根。

郭老:这个有一点区别,如果说这个病的过程里,皮肤干燥,很光滑,可以加一点葛根,为什么?帮助它透表。透表的能力强一点。桔梗是在什么时候呢?如果痰特别多的时候。

学生:也就是说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两味?郭老:是。

学生:肺炎和肺感染,有时候症状差不多,为什么这张方子没有石膏呢,也有大热,也有汗啊?

郭老:甭管哪个,肺炎也好,肺感染也好,都是外源性疾病,排异的。那个肺炎,没有多少天然的肺炎,都是一发汗退烧,身无大热汗出而喘,一通肠就完了,石膏是通肠的,到了这个严重了,喘得厉害了,要不然怎么上呼吸机?咳的也厉害。那个是身无大热,这个是高烧,高烧要从大便,从小便走,从毛细血管走,要分销,还是排异。

学生:经络在本能论上你怎么解释?

郭老:你听听,这是个真正的学生,能够提出这种问题来,叫你非常非常地高兴。经络和穴位是同时有的。经络是什么?你先知道本能是什么、本能是许许多多的生命能系统,这个生命能系统是非常复杂地一个巨大系统,大系统下面分系统,下面支系统,子系统,孙系统,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经络,就是本能系统纵横的连接带。所以你先按摩经络,能通了本能。本能活动连着你的经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