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弒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东周的文君罢免了工师籍的相位,改任吕仓做相,东周的国民很不满意。周文君就心里很忧虑,考虑是否免掉吕仓重新恢复工师籍的相位。吕仓找来的客人对周文君说:“国君的政策不管如何总会遭遇国人的非议或者赞扬,忠于君王的大臣让国民非议自己,赞美国君。宋国的君王在农耕时节征调百姓来给他修筑高台,从而导致百姓对他的非议,这是因为没有忠于君王的大臣来给君王承担责任的缘故。后来子罕被罢免相位改任司空,百姓们就都去非议子罕,赞美宋国君的英明了。齐桓公在王城里开辟七个市场来经营谋利,还开了七百家妓院,齐国的百姓们都非议齐国君。齐相管仲就故意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三归台,比齐国君的更豪华,于是齐国百姓都去非议管仲,这是管仲用自己的过错来提齐桓公掩饰过错,并非自己有意伤害齐国百姓的心。孔子修订的《春秋》里记载那些诸侯国的大臣犯上杀死自己的君主的事件超过百起,都是因为大臣为了在百姓面前彰显自己的名誉,比忠于君王还重要。所以,假如一个国家的大臣受到了百姓的赞誉超过了国君,那么这不是国家良好表现。所以说’很多平庸之辈聚拢到一起,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不断的增积泥土就会堆成高山了’。”周文君听完客人的话后,就不考虑再罢免吕仓的相位了。
这个客人显然是拿了吕仓的好处为吕仓在周文君面前说好话,正是辩士的嘴,能把稻草说成金条。难怪战国时代礼乐崩坏了。本来周文君罢免工师籍的相位估计是因为工师籍一心为东周百姓谋福利,结果工师籍的名声高过了周文君,所以罢了他的相位让能力不是很强的吕仓来担任相位,估计吕仓对东周百姓不咋地,所以百姓有怨言。东周君本来在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错,结果吕仓看到了,刚忙找来说客为自己说情,结果这个说客说出一番歪理出来,什么忠臣替国君担责,然后国君哪怕犯了错也享受美好的名誉。这就是小人谄媚的根源啊!这篇策论正是滥觞。不过,一个大臣在替国君办事的过程中,处处只考虑为自己积累声誉而不替任用支持自己的工作的君王来考虑,确实也是奸臣,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为人君者,为人臣子都要好好检讨检讨自己。
好了,我们来看看希罗多德的历史吧!
(112)他们说,培罗斯的继承者是一个孟斐斯地方的人,他的名称用希腊语来说,叫做普洛铁乌斯。在孟斐斯这个国王有一个很美丽的并且装饰得漂亮的圣域,位于海帕伊司托斯神殿的南面。这个圣域的周围居住着推罗地方的腓尼基人,而这整个地域便叫做推罗人营。在普洛铁乌斯的圣域里,有一座神殿,称为外国人阿普洛狄铁的圣殿。我猜测这座神殿是给图恩达列乌斯的女儿海伦建造的。首先,我听到的,是由于她曾在普洛铁乌斯的宫廷里和他同居了一段时间;其次,是由于这个神殿是被称为外国人阿普洛狄铁的;原来在所有其他阿普洛狄铁的神殿当中,再也找不到另一座神殿,有带着这个外国人的头衔的女神了。
这里记载的是古埃及国王普洛铁乌斯跟希腊美女海伦的一段艳遇。普洛铁乌斯为她修了神殿。圣域,也许就是后来神话里的天国的乐园的意思。是供国王享乐的地方。
(113)在回答我的关于海伦的问题的询问时,祭司们向我叙述了下面的一段经过。海伦被亚历山大从斯巴达抢走以后,他就乘船返回故土了。在他经过多海岛的时候,刮起了一阵烈风,这阵烈风把他吹离了原来的航线并把他吹到埃及的海域上去;从那里,(因为风势未减),他就到了埃及,而他上岸的地点则是现在称为卡诺包斯河口的埃及河口的一个叫做塔里凯伊阿伊的地方。有一座呈献给海拉克列斯的神殿就在这个地方的岸上,这座神殿到如今还存在着。假如一个奴隶从他的主人那里跑到这个神殿里来避难,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神并且在自己的身上打上神圣的印记,那么不管他的主人是谁,也不能再动这个奴隶一下了。直到我的这个时期,这条法律仍然是和太古以来同样有效的。因此,亚力山大的侍从们听到这个神殿的规定之后就从他那里逃开,跑到神殿去请求庇护。在那里逃跑者为了要加害于他们的主人,他们就向埃及人控诉他;把他抢夺海伦的所有情况,以及亚历山大对美涅拉欧司所做的不义之行全都讲了出来。他们不仅是在祭司面前,并且在尼罗河河口的守吏名叫托尼司的一个人跟前控诉他。
这段故事很关键,是亚力山大抢了美女海伦,然后返回故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被吹到古埃及的地面,然后他的手下背叛了他被埃及国王的神殿所庇护。这个故事后来被改写成了希腊英雄俄底修斯的历险记《奥德赛》。这是荷马史诗其中的一部。西方人真是对历史改写得够可以的,不过小说的创作是可以由作者加以相像和歪曲的。只是我们把它当正史来看待罢了,不是作者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见识短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