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结合科技应用的教学模式》共读有感

如何检测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活动的课堂效果?王博士在本文中提到了BAT等级。B是基础Basic,A是高阶Advance,T是顶级Top。只要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到取代的部分活动,达成至少与未使用信息技术前同等效果的教学,就可以达到B级标准,但是要注意,取代的只能是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进入A级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至少要达到生成性教学、团队合作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的STD标准。顶级T级的融入教学课程主线清晰、脉络分明,学习成果显著,信息技术融合自然而然的融入,学生除了学会教材知识点,同时团队合作技能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无论是哪一级别,都不是为了展现信息技术能力,而是要以教学为核心。

香港学生辅助会小学李嘉涛副校长的语文学科“任务描写”单元教学便展现了不同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风貌。李老师将这节课氛围五个步骤,导入课程主题、检测与研讨、游戏与深化、小组创作、归纳总结。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并用反馈器抢答讨论结果。接着老师出示一段描写人物性格的短文,全班同学阅读后先出最贴切的词语,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进行二次作答,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接下来通过小组游戏让学生强化所学技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游戏结束之后是应用情节,由小组讨论挑选一名学生在主角,共同创作一篇描写这位同学的短文。最后老师总结人物描写的技巧。

李老师这堂课,善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的策略扩大课堂参与度,结合游戏设计调动课堂氛围,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聚焦与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人物描写”的相关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学科能力与团队合作的技能。这可以说是一节T级的信息技术融合课。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最大的亮点在于老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教学决策,使教与学更有成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