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知觉
第1个体会:老师阐述,问题:今晚吃饭了嘛?吃饭了嘛?很多人说吃饭了,你吃饭是喂脑袋呢还是喂肚子呢?今晚学了之后,吃饭是为了脑袋,而不是肚子。你没有吃饭怎么就不饿了呢,老百姓说饿过那一阵了,饿不饿和吃不吃是两回事心理是脑袋机能,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
我的思考:比如我们喝红酒,红酒刺激我们的味蕾,味蕾产生的电信号刺激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就知道:“哦,原来这是红酒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吃东西的感觉实际上是电信号对大脑的刺激。这也就是马斯克研发脑机的基本原理之一。
第2个体会,关于感觉和知觉。
老师说: 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啥东西?如果问你,什么是人,给人下定义很难,一见你就知道他就是个人。基本的东西和现实结合的东西先了解起来。你把手放到桌子上,你能感受到桌子是凉的?是硬的?我在问你的感觉还是知觉?这其实是知觉。凉的硬的这是感觉。
知觉是对感觉的解释。
感觉的定义
感觉内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
我的思考:知觉=感觉+意义(参考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第3个体会,关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有的感觉器官可以反应几种刺激,如视觉器官可以看到光线,用手按压眼球的触压刺激也可以引起光感,但是,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如视觉器官对光最敏感,按压只能引起模糊的光感而不能清楚地看见物体。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光对于视觉器官来说是适宜刺激,对于听觉器官来说则是非适宜刺激,声音对于听觉器官是适宜刺激,对于视觉器官则是非适宜刺激。
我的思考:按压眼球,会看见模糊的光。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电磁力给大脑传输的信号。我们闭上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这是用手隔着眼皮按压眼球,眼球的感受器受力产生的电磁力传输的大脑,所以大脑就看到了一片模糊的光。
第4个体会,关于痛觉。
老师说: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和肌肉也都有痛觉,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任何刺激,只要对机体造成了伤害,都会引起痛的感觉。痛觉总是和痛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让人很难受、很痛苦。但是痛觉对机体却就具有保护性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所以,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以适应。有人没有痛觉,这是很危险的。人和人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
有的人怕疼,有的人不怕疼,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一般来说,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带来的痛苦,越怕疼则越会觉得疼。
疼:生理上的感觉;痛:心理上的感觉痛苦,是苦,苦是因为内心有纠结,心理工作者把苦变成痛,把痛专成疼。怎么叫疼,这个人疼的时候就活在当下了,感觉非常真实。需要大家从基础层面来学会的。
我的思考:辣其实是一种带来兴奋的轻微痛觉。这是不是说明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受虐倾向呢?
第5个体会,关于比较
老师说:提心理现象的时候都离不开对比,你开30万的车你幸福还是不幸福,和车一点关系没有,和你的邻居和同事有关系,是比较出来的。
两个比较:纵向比较(自己和自己,从发展角度比)。
横向比较(和社会层面比)。
一个人的心理指标看:能不能纵向比较。有纵向比较的能力就自动会横向比较。问题是比出来了,要学会纵向比较。
我的思考:人的痛苦往往来自于不恰当的比较。什么叫做不恰当的比较呢?就是笑人无,恨人有。什么是恰当的比较呢?我今天比昨天有一点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