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季不再来》
9.逃学为读书
真是佩服小时候的三毛,竟如此痴迷于读书。书不够看,“就开始翻堂哥们的书籍”;国语日报不够看,一看便看完了,所以什么书拿到手来就给吞下去。
读书的水平是可以慢慢提高的。“初小的国语课本实在很简单,我甚至跑去和老师说,编书的人怎么不编深一点,把我们小孩子当傻瓜。”时间久了,“只要一有钱,就往外跑,拿它去换书。”
看到后来,真的看出了心灵上的触动。即便是“生吞活剥,无论真懂假懂,只要故事在,就看得下啊去,有时看到一段好文章,心中也会产生一丝说不出的滋味来,可是我不知道那个字原来叫做‘感动’。”
什么是感动呢?可能我们也会有类似的感觉。“看完这一段,抬起头,愣愣地望着前方同学的背,呆在那,忘了身在何处,心里的滋味,已不是流泪和感动所能形容,我痴痴地坐着、痴痴地听着,好似老师在很远的地方叫着我的名字,可是我竟没有回答她。”
“那一刹那,我恍惚领悟到,什么叫做‘境界’,我终于懂了。”懂得了感动,懂得了境界,又懂得了痴迷,懂得了书的外在形式美,“只知看书是世界上最最好玩的事,置于将来如何谋生,还远的很哪。”
最后,终于扛不住父母的爱的压力,扛不住老师用墨汁在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之类的惩罚,小时候的三毛只能逃学去坟场看书,图个安静,图个自由。
爱书成痴,最后只能是休学了。即便是最终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将看书学以致用,但是,读书有它本身更为深远的意义。
如三毛所说,“在一次一次的顿悟里,那沉重的大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和思想,突然发觉,书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的身体里。”
而读书,又不全然是为了求得顿悟,那种顿悟是不请自来的,读书,更多的是享受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在象牙塔里看书,实在是急不得的。一旦机缘和功力到了某个程度,这座围住人的塔,自然而言地会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向人显现了。”
读完,真真是羡慕这样的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的世界中,无所顾忌,自在遨游。反思自身,真的太愧疚了。
想到自己,每每给自己定下计划,要读的书的书目清单。后来要么因为看得太细了,消耗不少时间,要么学习工作的安排,永远会冲在看书的前列。就是这样,大学唯一的遗憾,就是看书太少。
于是,又想要下定决心在研究生阶段,多看看书。谁知道,能不能做到呢?谁知道,到时候,又有其他什么计划呢?
总是在想,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三毛那样?
现代人读书,大多是读工具书,很少会沉浸于一本可能对自己无所用途的书中。此外,看书的心境也不甚良好,看的时候,总是在想如何尽快看完,然后进入下一本的阅读中。
总是追求数量,却忽略了质量;太过追求质量,却失了量上的积淀,都不好。
所以看书还是要从小看,小的时候想的少,读书就是读书,没有其他压力,也不会想着能够通过读书增长些什么,得到些什么。有时候,无意间的来的却是人生最珍贵的。只是如今小孩子也更加不得空了,怕是有一些比大人活得都累,又谈什么意外收获呢?
过来人了,希望自己以后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些无意间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现在努力先树立好榜样,才谈得上影响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