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15 创造性思维

015 | 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知识要点】

1.有价值的感知:张力

2.作者感知如何:准确清晰

3.作者讲了什么:

1)自我发展需要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行动的方法,与现实的接触。

2)改变时,刚开始打满鸡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回到颓废,再打满鸡血,循环…难有持久的动力。即使有了动力,也怀疑:改变是否有可能?

3)有两种产生张力的思维结构:

创造的思维结构,有确切内心所想,让人专注在想做的事上,产生持久的动力。以目标思考现实,缺什么补什么;

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一旦问题带来的焦虑缓解了,张力就消失,很难持续,更严重的是通过谴责自己制造焦虑或不认可自己并保留问题以维持行动张力(不认可并打压自己)。以现实思考目标,根据环境考虑目标是否现实,多数时候会放弃。

4.怎么讲的:

描述改变时常放弃又捡起的循环状态,提出问题,接着分析原因,存在的两种不同思维结构造成的。

5.讲的如何:

很好,尤其是对状态的描述及其分析。

【我的思考】

昨天下雨一整天,上班基本没动,晚上在跑步机上补步数。连续走,有些累,刚好情绪也低落,不禁边走边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坚持每天一万步以上?好像并没有因此保持住体重,群里只要求8千步,走的太累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他,家人也不是很赞成…看不到一万的意义。

类似的还有每天看书、听课、写作业、完成日更…目前没有明显效果,有意外情况时坚持难,也会因此耽误其他事,偶尔让其他人不满。头脑中不断回顾这两天看的书(自我接纳中,对努力的模仿是没看到内心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因而关注在动作上。缺乏持久改变动力也是只缓解焦虑,缺乏目标),想问题在哪,想怎么改善。

偶尔会忘记出发点,忘记初衷,然后后面的行动就成了碎片化的,一旦遇到点小困难就容易断裂脱节,不容易持续。

【我的行动】

任务前置,每天的行程就不会被定的死死的,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活动空间。每天的量一样,只是单纯提前一两天,心里感受会完全不一样,多了轻松,少了焦虑和压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