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回想了下,似乎是从《倾城之恋》开始,我强迫症似的会把原著、电视剧、电影结合起来看。自以为是地觉得透过文字可以看到更多的人物内心和周边环境,而影视作品除了可以看帅哥美女,更主要的是看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说得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只有一点,影视作品更容易看,你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却可以没日没夜地看剧。
之所以读《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为了看根据这本推理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能否定东野圭吾的才华和成就,但我确实不是因为小说本身而对它产生兴趣,不过也关系不大,电影所呈现的故事还是来源于原著,并且极有可能无法超越原著。
这是一个极致的骗局,数学天才石神设计的骗局,骗得警察晕头转向,似乎无限接近真相,实际则是陷入了石神的圈套,根本没有触到案件的核心。
既然是极致的骗局,我这个榆木脑袋的读者,肯定也被骗了啊。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纳闷,石神到底做了什么?他何以能让警察跟着他的设计调查?抛尸现场遗留的那些物证到底有何深意?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按耐不住好奇,还找室友交流,试图让她剧透,让我不要纳闷得那么辛苦。室友一不小心还真透露了一点:石神为了静子,为了掩饰,杀人了。对于这一关键情节,虽然我提前得知了,可是我只是以为,被石神杀的那个人一定是证人,一定是他发现了石神抛尸或者是静子杀人这件事,这个人具有威胁性才会被石神杀掉。我的内心还是觉得再完美的骗局还是有破绽,事情只要发生过必定会留有痕迹,哪怕是蛛丝马迹,不可能像没发生一样抹得一干二净。但是我必须承认在这篇小说里,在这个犯罪故事里,我没有看到任何蛛丝马迹,即使有,也是石神刻意设计让我看到的假象。直到最后,看到汤川对警察好友、对静子说出一切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真是震惊得牙都要掉了,匪夷所思啊,也才发现自己跟警察一样完全落入了圈套。
阅读过程中,我也一直想不明白物理学家汤川是怎么得知石神涉案的。后来得知是石神对久别重逢的朋友说了一句,你还是那么帅,我都要秃顶了。说实话,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甚至读到石神对自己外貌不自信的那些心理活动时,我从未发现有何不妥,可万万没想到处处有玄机啊。汤川了解石神,知道他不在乎外貌只在乎数学,而此刻对外貌的在乎是因为处于恋爱中。虽然恋爱中的人更在乎外貌,更在乎给对方美好的感觉,但作为一个不了解石神的人,怎么能够发现石神对老友的一句寒暄那么有深意呢,许久不见的朋友不都是会这样客套几句吗?我瞬间就释然了,觉得自己没发现这个很深很深的套路,实属正常。
抛开这个犯罪故事,抛开推理,来看看极致的爱吧,所有极致的东西都是偏狂的,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毁灭吧。石神对静子的爱就是这种,深到极致,常人难以理解,这种爱将数学天才推向了毁灭,虽然他心甘情愿。这种爱也极度地自私,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惜残害无辜的生命,这到底是极致的大爱,还是极度的残忍?这种负重、偏狂的爱,又有几个人能承受得起呢?又有几个人会觉得遇到这种爱是幸运呢?所以得知真相的静子,无法承受,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幸福。不,从前夫丧命的那一刻起,从她决定逃避惩罚的那一刻起,她的内心注定无法幸福吧。
虽然不欣赏石神偏执的爱,但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最初他没有和静子发生关联的欲望,最多只是每天去她工作的便利店买快餐,他认为“对于崇高的东西,能沾到边就已经足够幸福,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如果静子没有杀人,他的爱就算再强再偏执,也只会在心里深藏,不会外化于行,不会残害无辜的人。即使如此,但那根火苗一直在,除了他自己,谁也无法将它熄灭。他对待数学也是偏执的爱,但纯粹又崇高,“发表论文受人重视的欲望,非关数学的本质,让别人知道是谁第一个爬上山顶固然重要,但只要当事人自己明白其中的真味,就足够了”。
终于读完原著,现在好期待电影版本,我还是决定先看中国版,再看日韩版,毕竟对中国演员比较熟,好期待张鲁一演绎的石神啊。在《麻雀》这部剧中被他吸粉。
几乎没读过推理小说,也只是第二次读东野圭吾,作者的写法很巧妙,套路极深,简直深不见底。以前很讨厌套路,因为总是一眼看穿,而这次好想看出点套路,可就像瞎子一样。一句话概括阅读感受:跟我想像中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