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到找工作、选工作的话题……
“我有个朋友,ta选了公务员,但是后来非常后悔”
“我也有个朋友,ta毕业后做公务员做得非常有动力,收入也很稳定”
我们身边的人的经历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同一份工作,你问不同人,也可能得到不同答案。当我们不停询问时,别人的选择态度真的能代表我们吗?那是我们自己所要找寻的吗?找工作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我回想了下自己找工作的过程。
大四的时候,我根本不想找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做什么都可以吧,只要我勤劳肯干,总不至于饿死自己吧……我后来还是选择了“听话”,妈妈说:“找个稳定的国企比较好,我也不用担心你。”
我照做了,我原本也过得挺顺当……直到我看到了别人的工作状态,我看到了那种自我探寻、自己乐在其中的工作状态,我好羡慕,因为我的工作状态做不到如此,“我能做这份工作但我不热爱。”我的心底传来了这样的声音,我不热爱这份工作,那我爱什么呢?我开始探寻……
后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尝试,不断问自己:到底什么事能让我乐此不疲呢?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来自三年前自己带的学生——“阳菌,我要去竞聘辅导员助理,因为你给我们的温暖,我也想要传递给他人。”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那一刻的成就感爆棚。我猛然醒悟:这件事我大四的时候就找到过,但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那是我的热爱。那一年,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不在自己,而在大一新生身上,没有人给我钱,可我自己特别嗨、特别用心地陪伴了他们一整年:“胁迫”不爱吃早饭的学生吃早饭,熬夜看他们试卷,写信给他们,给他们开分享会,听他们聊生活……那种忘我的状态是我想要的状态啊,原来能够全心全意支持到别人就会给我带来超级强的满足感。
再后来,我加入了顾老师的团队,做着我热爱的事,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状态……
回头看,我当初是在用归纳思维做着选择,依据别人的经验(随大流),后来才慢慢依据自己的内心做选择。如果让我穿越回去,我会跟自己说多读书、多搜索,运用演绎思维做选择。
你的烦恼,世界上另一个人已经解决了。个人效能管理的大师史蒂芬·柯维,凭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改变了世上许多人的生活,他的《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没有那么前一本书那么有名,却是从效能迈向卓越人士的必读书籍。
在书中,柯维博士提到“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深藏的、先天的、几乎无法表达的渴望,这就是心声。心声是个人的独特重要本质,当我们面对巨大挑战时会表现出这种重要本质,也正是这种本质使我们得以战胜挑战!
每个人同时有4种需求:身体(生存、安全),头脑(学习、成长)、情感(认可、关爱)、精神(自主、意义)。对应到找工作中,我们在工作中想要合理的薪酬(确保生存),想要学习成长空间,想要遇到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团队,也想要有内驱力向前。
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声?
我们的心声是这4个圈的交集:乐趣(我热爱做什么)、卓越(我最擅长什么)、意义(什么对社会有意义)、良知(我应该做什么)。
依据这个模型,可以不断思考这8个问题:
顾老师曾经问我,“你的使命是什么?”我说:“我就是想帮助你实现的使命愿景。”我觉得老板一定被我感动到了,然而并没有,他说:“那不是你的,你要找到自己的。借来的火,是点不亮自己的心灵的。”
找到自己心声所需要的时间每个人并不相同,它可能无比漫长,但是它值得去找。还没有找到心声的情况下,可以做哪些?
1.多找几份工作,然后把手上的Offer用4个维度打个分,选择分数最高的。
2.关于卓越(我擅长做什么)这一点真的是要特别挖掘,德鲁克曾说:“你应该把精力集中到你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从平庸到中流水平比从一流水平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大的辛苦和努力。”除了自我挖掘擅长点,还可以多找身边的人需求反馈,问他们:
3.反复思考灵魂8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