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对课程理解得很好并且成绩优异,而有的孩子即使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数学,效果也不明显。有人认为这是数学天赋问题,是真的吗?
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学习效率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差”,更不能给他贴上一个“不是学数学的料”的标签。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和规律都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该阶段的数学能力也就因人而异。因此,在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有的孩子需要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一“飞跃”。
中国人重视数学,中国也是数学学习大国,因此孩子在儿童时期就会接受到较多的数学教育。但是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家长们往往只是借助传统手段和工具进行数学启蒙,也会因为心急而忽略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搞“一刀切”,反而适得其反。孩子成长过程中数学学习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每个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都遵循着相似的规律和步骤,即从动作层次的操作发展到抽象层次的运算。就数数而言遵循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的发展规律。计数活动的实质意义是把点数物体可视的数量与自然数抽象的数字概念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即按数列从1开始排序,直到把最后一个物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经过反复练习,从而逐渐建立起数的抽象概念。有些儿童虽然很早就能按顺序说出数词1、2、3,但不能同所数的物体一 一对应,或者不能确定数数的结果,这样就不能认为具有计数的能力。
儿童最早学会的口头数数是没有数与实物的对应的,而后发展为数与实物相对应。发展到按物点数时又经历一个从手口不一致到一致的过程。儿童说出计数的结果比点物数数能力的发展更迟缓一些。因为这需要在掌握点物数数的基础上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说需要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由于儿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较差,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当孩子从口头数一些数发展到初步能够点物数时,是很大的进步,因为这需要多种分析器协同参与动作,对于儿童来讲,并不容易。作为家长应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继续尝试、熟练、探索计数活动。据有关调查, 2岁多的儿童,有些虽能点物数几个数,但其中有40%左右不能说出计数的结果,能说出计数结果的儿童也大都小于点物数的数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但是也有25%的儿童,完全不会点物数,却能说出2个或3个物体的总数,这是他们长期直接感知的结果。3岁多的儿童,仍有20%左右会点物数几个数但不会说出计数的结果。1/3的儿童只能说出2个或3个物体的总数。有些儿童能说出五六个物体的总数,但是也明显落后于他们的点物数的能力。3岁多的儿童,大多还不能按指定的数(5以内)取物,有些儿童所取物体的数量是对的,但是当被问及所取的总数是多少时,又说错了。4岁多的儿童,大多数能说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总数,而且能按指定的数(10以内)取物。约半数的幼儿说出计数结果的数目范围与点物数的数目范围大体趋于一致。这表明儿童初步理解了数的基数含义。五六岁的儿童,不仅计数的范围逐步扩大,计数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基本上都能按指定的数正确地取出物体。计数的技巧也在发展,表现在从逐一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5岁多的儿童有极少数已能两个两个地数,6岁多的儿童能两个两个地数的达40%左右,极少数还能五个五个地数,计数时也逐步摆脱了手触摸物体。6岁多的儿童中,有1/3能直接用眼看着数,以眼的活动代替了手的活动。
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或公交车上看到,父母拉着或抱着孩子让其数数。有的从1背到20,有的甚至背到100,孩子为执行家长的的命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背诵。其实,孩子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发展数概念,不是教会孩子数很多的数,而是通过不大的数目使孩子初步理解数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数概念。
要想孩子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要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改变那种单一枯燥的注入式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教育。可以试试以下的训练方法。
1.日常生活小游戏练习。生活中“数”无处不在,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点数练习。大街上高楼的层次,公园出入口对称的通道,人行道旁成行的遮荫树,服装口袋和纽扣的数量、大小、形状等,都是数学教育的好资源。而这些资源如果在和孩子散步、逛街时自然联系在一起,孩子学习起来会感觉兴奋、有趣。如吃饭时,让孩子数数有几个人吃饭,用几个碗等等;吃饼干前,让孩子数数一共有几块;孩子穿衣服、鞋时,让孩子数一数衣服有多少个扣子、鞋上有多少个洞眼;让孩子观察家里的各种物品,数数有几块玻璃、几本图书、几个围棋子等;节假日,让孩子统计家里来客的人数.....外出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习数数。如带孩子到公园,数数几棵树、几朵花等;到马路上看汽车,数数路过汽车的数量;在超市排队买东西时,数数一共有几个人;上下楼梯时,带着孩子比赛爬楼梯,每上一阶时顺着数数,每下一阶时倒着数数(例如,10,9, 8, 7, ..3, 2, 1)。 儿童感觉其乐无穷,数字概念也慢慢会深入内心。
游戏式学习是塑造儿童认知结构最有力的杠杆,它让孩子在各种各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儿歌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和数字的结合是理解数学概念的最佳方式。运用儿歌或顺口溜的方法,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编成有韵律的歌词,帮助孩子数数。如“1、2、3、4、5,上山打老虎”;“6、7、8、9、10,放学回家去”等。如果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图片来观察。
3.体育游戏。在进行户外锻炼玩拍球、跳绳、转呼拉圈等游戏时,让孩子数数自己拍了多少下球、跳了多少下绳、转了多少个圈儿,记录下每天的成绩,看自己有没有进步。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4.家庭游戏。全家数数游戏,训练孩子口头数数能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爸爸数第一个数,妈妈数第二个数,孩子数第三个数,以此类推,直到数到100为止。然后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全家双位数数,爸数第一、二个数,妈妈数第三、四个数,孩子数第五、六个数,以此类推,直到数到100为止。如爸爸“15、16”,妈妈“17、 18”,孩子“19、20”,爸爸“21,22”,妈妈“23、24”,孩子“25,26”...任意起止顺序数数,爸爸说第一个数字,妈妈说第二个数字,然后,孩子从爸爸念的数字快速数到妈妈念的数字上。如爸爸说“10”, 妈妈说“25”,孩子就开始数数“10、11、 12.....24、 25”。练习倒数时也可以玩同样的游戏。
孩子的成长速度因人而异,有时候我们需要等他们慢慢来领悟,只要一直在努力并坚持了正确的方向,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