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是否有些奇怪和诧异?
其实核心问题总结起来无非这两个:
声音有必要练吗?
声音可以练吗?
可能你会有问,听觉形象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我又不是播音员主持人,让声音那么好听干嘛?
那你想想,你既不是演员也不是模特,你把自己捣腾得那么好看干嘛?你挥汗如雨的健身,不惜余力的买衣服,在各种护肤品化妆品上不惜耗费时间金钱注意力,你如此在意自己的视觉形象,能不能稍微在意一下自己的听觉形象呢?
听觉形象,不管你此前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你都在主动或被动受它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关注彼此的容貌、思想、品格,也在关注彼此的声音。
你是否见过一些人,容貌姣好,能力出众,逻辑清晰,却在开口表达的时候,将自己的形象瞬间拉胯。
吐字不清、表意不明、方言口音,这些语音硬伤,就像是色斑、痘痘、赘肉一样,会成为致命的气质杀手。
不开口前男神女神,一开口秒变路人甲乙丙。语音硬伤,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大问题。 不管在情场职场还是社交场,声音作为你的一张名片,直接决定你的听觉形象。
举个例子,人际交往中,若对方声音好听、普通话标准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要是对方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不标准,你却能立马意识到。就算对方说的话绝大部分都很标准,但只有几个字没说准确,对方的声音形象在你的潜意识里立马就大打折扣。
我们惯常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觉得这一切很合理,却也惯常忍不了别人的缺点,只要稍有瑕疵和破绽,就能立马能识别到,并由此在心中做评判。
但对于自身的缺点,我们似乎却有着极低的觉察和极大的包容。就比如,你觉得自己的声音是否很好听?自己的普通话是否很标准?自己的发音是否完美无缺毫无破绽?
反正此前我是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是地域的差异,在上大学前,我都是说着方言的,当然,毕竟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我对自己的普通话还是相当自信的,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考最高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人往往因为无知才会无畏,这种无畏,不是勇敢,而是鲁莽、愚蠢、自大。
植根于认知的不足,自我觉察的不够,才更容易导致行为的偏激和盲目的自信。
那这种“自信”什么时候会被打破?
当现实给你严酷的评判和冷静的反馈之后。
简言之就是,你的声音是否好听、普通话是否标准,你自己没法立马觉察出来,但是你周围的人,却能快速觉察。
若是他们温和一些,会给你温馨提醒你哪些词读错了,也会告诉你相比之前你的普通话进步了很多。当然,若是他们犀利一些,就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口音重、发音不标准。
也是在有意无意地收到这样一些反馈后,我开始慢慢觉察到,我的普通话,可能真没那么标准。我的声音,可能也真的没那么好听。
但真的如此吗?
真的如此!
偶尔听到自己和别人谈话的录音,听别人的录音觉得很自然,但一听到自己的录音,怎么就感觉这么陌生呢?说话怎么就那么含糊呢?吐字不清,表意不明,说话结巴,还时不时冒出几句方言,这难道就是我的声音?
这种感觉让我抓狂,坐立难安,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想想和我交谈的人,我是不是要同情他们听到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同时,也要真的感谢认真倾听我不标准的普通话。
经过无数次的纠结和痛苦,我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声音不好听的事实。
内心禁不住也有些失落、难过、迷惘,但是也是在此时,我开始去网上找练声的方法和技巧,甚至不惜付费买了课程。慢慢的我知道了声音是可以训练的。
也想到了两句话,用来形容我当时的处境再恰当不过:
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人们接受了自身的不足时,就会去改变它。
当一个人找到工具时,他就获得了力量。
后来慢慢了解到,人体声音的75%以上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的。
林志玲之所以是林志玲,郭德纲之所以是郭德纲,原因只在于音质的不一样。而音高、音强和音长,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
明确了声音是可以练的,也开始参照网课的方式进行练习,一个人做事难免断断续续,但也在这断断续续地坚持中,我渐渐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顺畅了。
尽管语音问题还是有很多,缺少练习的时候还是会说不清楚,但相比之前,确实有所进步和改变。
我周围的人开始跟我反馈说我字正腔圆、吐字清楚,甚至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学播音主持的。说来惭愧, 我觉得他们这样说可能只是听了我的部分话,我自知自己的语音还有很多硬伤,发音还有很多问题。
可就算这样又如何呢?
至少对于“听觉形象”这个问题,我已从觉知、理解、接受到改变了。
尽管好声音练成并非一蹴而就,有时还是会发音出错,但学习的过程谁不犯错呢?
世间万事,最经不起琢磨两个字。
我还没有练成好声音,但我正在练习的路上。所以,如果你想练习声音,改变自己的声音形象,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做。
那如何科学练声,让自己拥有好听的声音呢?敬请期待下篇:练声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