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还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愚蠢的,那就只能说明这一年来你什么都没学到。”
已经记不清这句话是哪一年听到的了,只记得18年做年度总结PPT的时候,我将这句话放在了最后一页以提醒自己。
昨日有幸参加公司崔总的职业规划分享,当被问起自己有哪些进步时?我的内心其实既开心又有些担忧,开心的是我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担忧的是我自认为的这些“进步”在领导眼中,在同事眼中是否值得一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进步的
“如果我当年好好学习,现在说不定……” “如果我当年不跟那帮坏小子学会了抽烟,现在说不定……” “如果我当年……”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惜没如果
“进步“”我个人认为分成两层境界,第一层为“思想进步”,第二层则是“行为进步”
第一层其实我们都可以轻易达到,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有贼心没贼胆”,最难得部分在于第二层“行为进步”,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付诸于行动,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即使我们达到了第二层“行为进步”,又有多少是自己心甘情愿去进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去深思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主动去达到第二层“行为进步”呢?崔总用“人职交换模型”为我们清晰的讲述了具体方法。
以上便是“人职交换模型”也称作“CD模型”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赚钱”与“开心”能否兼得呢?答案是可行的。
CD模型强调人与职业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人具有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的需求,而工作也有其需求及给予,两者间是互动匹配的关系。通过对自身能力、自身需求、职业要求、职业给予这四方面的诊断,迅速定位职业盲点,找到解决职业发展的脉门。(嗯,这段话是我抄的…)
简单来说就是既想“赚钱”又想“开心”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么说太笼统了,举个栗子~
一个人现在是经理,月薪8000,感觉一个月工资还买不起一部最新款的iPhone,简直太失败了,想做月薪15000的总监。此时,CD模型中4要素中的3项就已经出来了:
需求:月薪15000 要求:总监岗应具备的能力 回馈:总监岗+15000的薪酬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想要满足这三项,最主要的就是能力,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得。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其实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不知道朝什么地方努力,这就需要CD模型4要素中的每一项都清晰明了,比如总监岗的要求具体是什么?个人的需求到底有哪些?公司的回馈能否满足个人需求等等,只有每一项都清晰明了并且有达成的可能,个人才会有目标,才有可能主动向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去进步。
回到工作中,19年我明显感觉到事情突然多了很多,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与一线处理,这时候就需要对工作进行一个梳理。
我们的工作简单来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指标(消费达成/运营指标)、售卖(百科/品牌/网站等)、客情关系。
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需要一线去一点一点达成的,因此,工作是否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很大程度取决于一线的工作情况,而一线能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又取决于个人的态度与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如何能够让一线既有态度,又有能力呢?这时候就需要管理层做到四点,分别是:计划、组织、协调、监督。
计划:首先要明确要做什么事?接下来要明确时间节点,没有期限的计划等于没有计划。另外还需要明确责任人,谁来负责这件事的推进,责任需要具体到个人,如果听过“向人求救不要喊救命而是指着一个人喊请你救救我”这个故事,就会明白责任个人化到底是多么的重要,最后一定要制定明确的检查机制,“人们不会做你期望的事情,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这句话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吧。
组织:计划制定好后,就要组织大家一起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如何去完成,并将计划详情告诉大家,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等等。
协调:在工作中势必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找不到突破方法,这时候就要协调能力强的人来进行传授培训,员工心态比较低落,就需要协调做的好的人以实际的成功案例鼓舞人心等等,能否解决组内的问题,很多时候看的就是管理层的协调能力
监督:制定了检查机制,就要贯彻下去,让大家知道检查并不是说说而已,并同时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计划持续稳定的执行下去。
在工作中,压力与鼓励并存,才能达到一个平衡,否则光有压力,人终究会有绷不住的那一天,这时候就需要一些鼓励和夸奖。
我们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是渴望被夸奖,被认可的。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被老师发了大红花,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走在路上感觉自己就是整个世界最靓的仔~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家里跟家人炫耀,虽然一朵红花可能没多少成本,但是带来的鼓舞力是无可估量的。同理,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对于做得好的,多多运用二级反馈来进行鼓励与夸奖,有时候一句夸奖的话,可能就让员工一扫之前高压的阴霾,从而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同时也能够让其自己与旁人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会更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最后得到了进步,个人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
“蠢材”看似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蠢”一时,而不是“蠢”一世,那便是好的,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付诸行动去改变自己,“蠢材”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改变自己,从喜当“蠢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