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有什么办法调摄阴阳呢?
岐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的人,到了四十岁,肾气已经衰减了一半,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阳痿,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流眼泪鼻涕。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这就是原本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两种情况的道理。
聪慧的人能够从表面的差异找到本质的相同,愚笨的人只能看到个体的差异找不到内在的规律,因此愚笨的人常常感到难于应对,而聪慧的人则应对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便强壮,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健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加强壮了。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乐于保持恬淡的心态,有乐观愉快的旨趣,保持着宁静的生活,因此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
心得体会:
这一段经文就是对上一段中人体出现阴气太盛或者阳气太过的情况,如何调理的回答。黄帝问岐伯:“如何调节,能够使阴阳平衡,回归正常呢?”
岐伯的回答则是可以通过“七损八益”的养生方法来调摄人体的阴阳,那么什么是“七损八益”呢?不同版本的翻译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用“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来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就会出现早衰的情况。
一般人到了四十岁,人体的肾阴之气已经衰退了一半,生活起居的动作也随之衰退。等到五十岁的时候,人会感觉身体沉重,耳不聪目不明,耳朵和眼睛的功能也在衰退。到了六十岁,人体阴气也痿,肾气大衰,九窍功能也随之衰减,不太利索。出现下虚上实之症,眼泪和鼻涕也常常流出。因此说,知道怎么调理身体就强壮,不知道怎么调理,身体就衰老了。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也算是本文中的一句名言。智者能够通过表象察觉到本质相同的地方,而愚者只看表象不同而没有深入本质,因此愚者对于不同的表象难以应付。而智者应对有余,因此耳聪目明,身体显年轻而且强壮。即使年老也能恢复强壮,原本身体强壮的就会更加强健。因此圣人只做不被勉强的事情,心态恬淡安乐,使欲望与志气持守在虚无之间。因此能够延年益寿,没有尽头,与天地共存,这就是圣人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