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里,经过康雍两朝后,社会逐渐稳定,乾隆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平定新疆,清朝迎来盛世。这三位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
乾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书籍说他是明君有民间故事说他是执跨子弟。《饥饿的盛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矛盾的乾隆。
对于百姓,他慈爱万民,忧心民生,却也心狠手辣。对于臣子,他宽大为怀,然而三朝重臣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乾隆是多情的,他会怀念逝去的康熙,孝贤皇后。他也是寡情的,会因为皇子在孝贤皇后逝世时不够悲痛而被贬为庶人,攻打准葛尔时默认士兵抢夺百姓的粮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乾隆也算是个明君但仍有三大过错。一为议罪银,二为文字狱,三为闭关锁国。
这位帝王,冷酷自私,视天下为己有,自诩清王朝天朝。他穷奢极欲,喜爱西洋物件,却止步于玩乐,对于 望远镜、迷你炮舰嗤之以鼻。
人说以史为鉴,然而历史似乎并不能让人改变什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总说中国两千多年历经改朝换代衰亡变迁,而文化始终流传下来,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一段一段分隔、重复,难以延续前朝制度,更新制度,所以天下久和必分久分必和。
倾向于以人治人,因此百姓的命运取决于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帝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皇帝昏庸百姓民不聊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拒绝听从百姓的声音,害怕听见读书人视天下为己任的呐喊,鄙视外夷带来的新技术,终于,乾隆营造了一个玻璃罩子里的盛世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