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山东人,我渐渐的发现地域文化所带给我的一种困扰:面子问题;
比如婚丧嫁娶这些事情,不但礼金要到更要恰当,人还要尽可能到场,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一个不太好的种子就会种在内心深处;
比如过年各家串门走亲戚,很多也是互相的面子问题,而很多矛盾点就是因为过程中的礼品、语言这些细节问题,让对方觉得对面子了,没有获得尊重;
为了所谓的面子,一方面很多人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系很多没有太大必要的社交关系;
比如很多亲戚,一年见不了两次,平常也没啥特别的走动来往,只是因为有那点不远不近的血缘关系,你就必须要顾及到面子,该有的礼节走动还是必须要走;
整个过年就那么几天的假期,排得满满当当,整天就是换不同的人家吃饭喝酒,聊着一些场面上的客气话,产生不了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反馈;
一到过年,全网都是山东人拜年磕头的场景,只是很多这样的传统习俗已经慢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心里已经不认可这些习俗了;
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慢慢从宗族血缘的大网格开始聚焦到自己的小家庭,因为大部分普通年轻人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应付很多面子上的无效社交,反而在尝试去追求更自我独立的生活方式;
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外面过年,不回老家过年,这样就能摆脱很多繁琐无意义的习俗,能够充分利用春节假期做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些自己热爱的事情;
酒桌上很多山东人喜欢吹牛,酒壮怂人胆,有酒就敢称兄道弟海誓山盟,酒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实现让人无语;有时候我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为此我就尽量不喝酒,即使偶尔喝酒,也要控制自己的酒量,不能信口开河,失了别人的信任;
全国人民都知道山东人仗义、实在,在对待客人、外人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对待自己人却又是另一回事,或者说就会变得复杂,有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核心的原因还是面子;
外人接触少,所以仗义实在的印象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但是自己人经常打交道,经历的事多了,就知道对方是几斤几两,就知道对方性格脾气,就知道对方人品是否厚道,那就会针锋相对,你不给我面子,我凭什么给你面子,亲兄弟有时候也不行,就没有带对外人的那种包容厚道。
说到这一点,似乎不仅仅是山东人有这个情况,好像国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如一些史学家说的“窝里斗”的情况;
这些没有具体深入的研究过,只是自己的一些过年感受,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