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朱哥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简书,文责自负。
✔ 读书有用,心不会乱。
——作者关于阅读的启示
✔ 活着最大意义就是非苟且、不抱怨,勇毅地活下去。
——作者阅读《活着》启示
引言:
《活着》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现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
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5月第1版,受到国内读者广泛欢迎,2010年10月和2012年8月又先后2次再出版,在国内印数达到500万册。
这是一部描绘中国在经历了长期封闭的封建农耕文化后,以福贵及其家庭为代表广大南方农村农民,在一个物质条件无限匮乏的年代学会如何生活的赞歌。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除在国内拥有大量读者外,余华的作品也深受国外大量读者的追捧,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出版。其中以《活着》反响尤为巨大,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余华被誉为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
促使我阅读长篇小说《活着》的原因,那是今年6月份的事,一是邻家在读初中女孩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二是《活着》这部长篇小说充满震撼和极富挑战的书名吸引了我。
邻家女孩在一所中学读书,马上要迎接初升高考试,可家长看到的是,女孩对迎高升学不在状态,好像考试升学不是自己的事。为此,家长十分焦虑,邀请我一起吃饭,让我这个在邻居眼里的大秀才开导开导。
邻居女主人絮絮叨叨,大概意思就是讲升学的重要性,说升学对女儿人生重大意义,等等。没想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邻家女儿的一通见解,让我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大跌眼镜。
女孩显得很不耐烦,满不在乎地来了一句:“只要钱能办到的,那就不叫事!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
邻家女儿是独生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有车送,放学有人接,逢年过节兜里还有花不完的零花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她眼里,钱是万能的,却不思考父母的钱是怎样来的!她没有面对和经历过生死考验,却敢堂而皇之大谈生与死。
女孩的“三观”着实让我感到吃惊,我扪心自问,是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还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使然?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令人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
邻家女孩是幸福的,而且也是幸运的,她活着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和精神条件十分丰盈的时代,是一个国外经常发生瘟疫、饥荒和战争而国内平安、祥和的时代,是受到为了国家安宁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康而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一群人保护的时代。
相比而言,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及其家庭就没有那么幸福,而且没有那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