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新生必看:人和人的差距是从什么时候拉开的
在悟空问答上看到有个提问:刚考上985大学,想毕业后去英国G5,应该怎么准备?
不禁要对这个提问的孩子刮目相看——
果然能考上985的孩子,思维方式已然不一般。
在大学里,如果你要问大一新生,上了大学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
回答频率最高的往往是两个字——迷茫。
刚上大学,最让大一新生激动的是学长学姐们热情如火的招新行动,学生会、艺术团、篮球队、舞协、摄影社、剧团、茶协等等,真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头扑进大学生活的碗里,新鲜,灵动,充实,美好!
可是,大一的课程真多啊,天天上课!怎么还有早自习晚自习!特别是传说中那棵高高的树——挂了好多人啊,一不小心也会挂到这棵高树(数)上!
没有了高中老师那般婆婆妈妈的叮嘱,不用防火防盗防老班,一个辅导员管着一个年级几百号人,大学老师上下课都是来去匆匆......没有人督促学习,做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这就是大学么?
于是乎,我们经常看到,翘课睡大觉,上课玩手机,宿舍打游戏,成为许多大学生新的校园习惯。
问他们为什么?
回答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迷茫。
我见过一个孩子,考的只是普通本一院校,刚上大一的时候,内向、害羞,不善言辞,看起来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孩子。
毕业时再见到他,已过了雅思考试,正准备出国读名校硕士。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自信、沉稳、大气,口若悬河,出口成章。
他说:
大一进校就报名参加了辩论队,因为他认为自己口才不佳需要锻炼;
暑假的时候本来列出旅游计划要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被父亲勒令在农场烈日下干了一假期的农活;
寒假冒着严寒走村串巷去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扶贫项目;
大三去国外交流确定了目标院校和专业,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实现梦想。
还要下地干活?那一定是农村孩子了。可是一问让我吃了一惊,原来家里是做房地产开发的,属于有山有矿那一类。如此的朴实无华自律上进,真没看出来是一个富二代。
也许有人会说,能出国读书,当然家境不一般。可是我相信,即使他不出国,锁定其它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面对自己的短板下手,锻炼自己吃苦的精神,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对自己够“狠”的人,什么时候表现都不会错。
岁月匆匆,转眼毕业,此去经年,回首再聚,常常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初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同学舍友,短短几年间却变身职场精英、人中翘楚。让人不禁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是啊,人和人的差距是什么时候开始拉开的?
不是毕业以后,大一就开始了。
准大一的新生们,牢记那句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愿你在目标不明时,不被玩乐所耽,坚持学习和成长。
愿你在目标已定时,不被喧嚣所蔽,坚持自律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