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现在该是去京都赏樱的好时节了。很多人渴望重启2020,我想已经发生的事,当下看来是错,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除了一路向前,没有任何人的足迹可以轻易磨灭。
活到三十岁以后,周围仍有很多依然单身的朋友。一位朋友曾一度让我为其牵线搭桥,有否适合的人可以配对。对于媒人这个角色,我实在不太适合。我对他说,与其完成任务般,找勉强凑合的人脱单,不如洁身自好,宁缺毋滥。
与良人相逢,也需要耐心的等待,丝毫不用自卑或是焦虑。过了冲动轻狂的年少,没有什么事值得懊恼不安,没有什么事值得用幸福用生活去赌。
不如好好爱自己,努力工作,旅行,研读,尝试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不是必须设立某个时间节点必须成家立业,这无疑是圈地画牢。
孩子的成长也有自己的花期。听过一些盼子心切适得其反的例子。让孩子做作业到深夜,拿着戒尺威胁恐吓。三四岁的孩子被要求拍皮球必须拍到一百个。孩子被逼得心性全无,造成性格、心智上永久的伤害。太多家长只看到土壤表面的东西,不断拔苗助长。一个孩子不会永远弄不清货币换算,不会永远抗拒游泳跳绳,不会永远不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步步紧逼使孩子跨越所能承受和理解的范围,早一年早几个月学会那又如何。忽视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为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成熟懂事,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天真。希冀水质纯净,从一开始就要过滤。如同土壤里面的东西没有牢牢扎根,是开不出最艳丽的花朵的。
看到过一段话:“不要强调孩子学到看得见的知识和才能。有些教育是培根,不能马上看到成果,也可能根本看不到,但是会埋下一颗大树的种子。以后他们会自己成长。现在看到枝叶的,可能只是花草。”
我看见开得最好的那一朵花,从来都不着急。它矜持地熬过寒冷的冬季,沾满雨露,在春暖花开之时,静静伫立枝头,最后成为天地间一抹亮色。
古人留下的节气是耕耘劳作的指南,也是日常生活的智慧。而现代人缺的就是审时度势的眼光。急于求成往往没有任何益处。
万事万物皆有期。相聚有时,离别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