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里那位伙伴又在吐槽“为什么现在小学生都有女朋友了我还没有?为什么现在小学生都可以有女朋友,我们高中生不可以”。真的是够迫切。问及缘由,原来是学校对高中生男女关系抓得严,不久就有一对早恋的情侣被学校抓到请家长带回了家,并记了大过。课前三分钟有同学也就这个事发表自己的观点,语气甚是激烈。台下同学也是纷纷攘攘。他们认为恋爱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影响学习,不搞出“人命”就好。
实话说公交车上,公园里,行人街道上,甜品店,电影院处处可见穿着校服勾肩搭背的人影。这便是传统人士和校园教育里的“早恋现象”。于是家庭学校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马拉松试的打压,但收效甚微。
何为早恋?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的行为。青春期恋爱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然而,在中国,思想传统的长辈们与应试教育界一般认为青春期恋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应试能力和学业成绩等,或者是认为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但是,亦有教育学家和青少年家长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青少年早恋原因一是家庭中缺乏爱,内心对被爱和爱人的渴望,寄托于心仪的对象,填补内心的缺失。乡镇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爸妈外出务工难得回来。孩子和爷爷辈的代沟是有的,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沟通,更别说吐露自己的心声。所以如果遇到聊得来的异性同学,很容易便对其有好感,进而发展成早恋。
二是生理因素。随着青少年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的性意识萌发,自然而然对异性多了份好奇,另外自己的独立意识更是发展,他们希望吸引异性的注意,提升自己的魅力值。笔者发现现在高中男生的书桌上梳子和镜子是标配,有的人上课还不忘照照镜子梳梳头,有的甚至还准备好了橡皮筋。爱美之心无可厚非。
三是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青少年获取相关的图片视频方便快捷,受其影响,心里免不了渴望尝试一段纯美的爱情。在还没清楚认识爱情为何物的时候便选择生根发芽了。他们懵懂,但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因为在家长校方眼中这是明令禁止的东西,他们不敢提,也不愿意提出自己的烦恼。因为一旦曝光等待双方的可是残酷的惩罚啊!
四是:社会各界都在反对早恋,在学生群体中不约而同激起了反抗浪潮。哪里有压制,哪里便有反抗。明令不能男女生同打一把伞,他们偏打一把伞;不准在校内搂搂抱抱,他们便借口离校出去外面……我们苦口婆心细数早恋的种种危害,他们嗤之以鼻,总能找到新闻里的谁和谁,初中恋爱,一起砥砺考上理想学府的例子。于是依然我行我素。
五是:饮食产品存在激素影响学生身体发育。
恋爱本是非常美好的东西,不管是早还是刚刚好的年纪。恋对了那是恋,恋错了那不叫恋。只能说是一段青春的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