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郭  涛

        有幸在2021年开年之际,接触到帕尔默写的《教学勇气》。与别的教育论著不同,它不会让你必须按照这样那样的方法去走教育的路,它更注重探索内心的世界,帮助老师认识自我,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术。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从来都是关注某某教师多么具有教学艺术,把控课堂的能力有多么的好!帕尔默先生却在关注教师的心灵,他作为内心真实力量的倡导者,是广大教师的知音!

      人,认识别人很容易,认识自己却很难。但恰恰唯有认识自己,关注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才能与职业合二为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就像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之上,处理川流不息轰鸣而过的交通车辆,在百川交汇处编织联系之网。”在编织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

      希望我们的老师都可以学着:独处静思,沉思静默,野外散步,坚持阅读,尽可能多的学些“自言自语”的方式,关注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第二章恐惧的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上好一节课,“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与年轻的生命不断相遇的过程中,内心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包括自己的,学生的。而帕尔默正是来帮助我们的。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解恐惧,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我恐惧某个话题在课堂上会突然出现,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逃避这个话题,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必须注意。我恐惧在那危机四伏的个人和公众交接处教学,这种恐惧或许不是懦弱胆小,而是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

      因为,课堂的精彩往往在于那无缝不钻、无处不在的意外!在那个时刻,我们焦躁不安,但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因此稍微一碰就使我们浑身颤抖。我们穿越了一片普洒大地的阳光,那正是永恒圣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我们习惯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待每一件事情。不是加就是减,不是开就是关,不是黑的就是白,而且把现实分离,陷人无止境的非此即彼的争论中。简言之,我们分离地认识世界。

      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科技领域赋予我们力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观,摧毁了生活的完整和奇妙。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事物”,不放弃那些曾有益于我们的、有辨别力的逻辑,去发展一个更广阔、支持着优秀教学所依赖的联系能力的心智习性。

      在一定情况下,发展真理不是靠非此即彼的割裂世界,而是靠即此即彼地拥抱世界。如果你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就必须同时开启他们的情感。

第四章求知于共同体中: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这一章在跳跃式的阅读中,我也渐渐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身为教师,若不能像悉心培育精神抖擞的良驹那样培育孩子的好奇心,天天攀山越岭,奔驰在茂盛的、充满阳光的山林,当孩子们失去惊喜的能力,我们也就失去了走进教室的动力,教学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们便会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

        帕尔默说,认知始于我们被某一主体迷住,但迷住是主体在我们身上作用的结果。世界万物向我们呼唤,我们给万物迷住——我们每个人都为不同的事物所吸引,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为不同的朋友所吸引一样。

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教学于共同体中,不是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又陷入非此即彼的极端,它是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所谓“主体”是在教学的核心范围内寻找第三事物,或者说是伟大的事物,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于这一伟大事物,让主体成为焦点,这样以教师为中心和一学生为中心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所要做的是要为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都能听到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借助教师的声音说出来。

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同事之间的切磋与琢磨

        这一章我被这首诗歌吸引。

        唯有学习,使你的心灵永不枯竭,永不疏离,永不遭罪,永不恐惧,永不疑虑,永不后悔,你要做的就是学习。”

        我也注意到“关起门来,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将风风雨雨都挡在教室门外”越来越受人推崇。因为教育越来越喧嚣,安静也越来越难得。但我们却忽略了,喧嚣是挡不住的,害怕恐惧不如将恐惧为我所用,打开门,欢迎各方声音的融入,无论好的坏的,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学习,共同学习,是最适合我们所有人的。

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的教学

        “循序渐进,一次迈出:它始于你真心去做的意图,它始于你不顾众人劝阻而再踏征途。它始于你说‘咱们’,且你清楚何为‘咱们’,还要日益壮大‘咱们’。

                      ——玛姬.皮尔西《待行之路》”

      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没有勇气去突破它。日复一日,任它蚕食你的精力,直到有一天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再也无力抗争,到那天会是多么悲哀!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